淺表性胃炎三年能變為胃癌嗎 胃癌和淺表性胃炎的癥狀區別
胃癌是指胃內黏膜細胞受各種理化因素的影響,逐漸發生癌變。胃癌中以腺癌、印戒細胞癌多見。而淺表性胃炎多指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出現以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為主的胃黏膜病理改變。下文就胃癌和淺表性胃炎的區別,展開具體論述。
?
1、發病機制不同
胃癌的發生是胃黏膜細胞由原先正常的組織細胞,變為代謝超強的癌細胞。而淺表性胃炎是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引起的炎癥反應。
2、病程不同
胃癌病程進展緩慢,患者在早期往往難以察覺。淺表性胃炎則進展較快,由于是炎癥,患者在早期即有明顯不適的癥狀。
3、臨床表現不同
胃癌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僅有輕微的腹痛或食欲不振,容易與胃炎混淆。當胃癌發展到中晚期,患者會出現貧血、消瘦、乏力、黑便、嘔血等癥狀。而淺表性胃炎臨床表現僅為腹脹、腹痛、反酸、噯氣等。
4、治療辦法不同
胃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早期可在內鏡下手術切除癌組織。當病程發展到晚期,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時,原則上仍需要手術,配合放、化療,延長患者壽命。而淺表性胃炎的治療是以拮抗胃酸分泌、消除炎癥為主,口服西藥或中藥均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5、預后不同
胃癌因為發現時都較晚,五年存活率僅有40%,所以預后不理想。而淺表性胃炎只要規范用藥,預后一般都比較好。
胃癌和淺表性胃炎雖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但研究發現,兩者的發生均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更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I類致癌物。定期進行相關體檢,一單發現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積極規范用藥,及早康復,避免發生炎癥甚至癌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