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醫養生之道:探尋收斂之食養身調息的智慧
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瑰寶,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其中,飲食養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認為,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歸經,對人體有著不同的作用。而“收斂”便是中醫飲食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那么,究竟吃什么可以收斂身體,養身調息呢
一、收斂之食概述
收斂,中醫術語,指食物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汗等作用。收斂之食適用于體質虛弱、脾虛濕盛、汗多泄瀉等人群。中醫認為,收斂之食具有以下特點:
1. 性平或偏涼:收斂之食多性平或偏涼,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渴等功效。
2. 味道:收斂之食多味甘、酸、澀,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汗等作用。
3. 歸經:收斂之食多歸肺、脾、腎經,具有調理肺脾腎的功能。
二、收斂之食推薦
1. 蓮藕
蓮藕,性平,味甘、澀,歸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止渴、止瀉、收斂等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泄瀉等癥狀。
2. 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澀,歸肺、脾、腎經。具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瀉、收斂止汗等功效。適用于脾虛泄瀉、汗多、肺虛咳嗽等癥狀。
3. 紅棗
紅棗,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斂汗止瀉等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瀉、氣虛乏力等癥狀。
4. 山藥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止渴、斂汗止瀉等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泄瀉、肺虛咳嗽等癥狀。
5. 芡實
芡實,性平,味甘、澀,歸脾、腎經。具有健脾止瀉、固腎澀精、收斂止汗等功效。適用于脾腎兩虛、泄瀉、腰膝酸軟等癥狀。
6. 黑芝麻
黑芝麻,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潤燥、收斂等功效。適用于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頭發早白等癥狀。
三、收斂之食注意事項
1. 適量食用:收斂之食雖好,但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脾胃負擔加重,影響消化吸收。
2. 合理搭配:收斂之食與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可增強其功效,如與山藥搭配可增強健脾止瀉作用。
3. 根據體質選擇:不同體質的人適合的收斂之食不同,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
總之,中醫飲食養生中的收斂之食,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了解收斂之食,遵循中醫養生之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 原創聲明 ?
本網站所發布的所有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均為原創或已獲授權轉載,受相關法律保護。未經本網站明確書面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擅自復制、修改、轉載或用于商業用途。
如需引用或合作,請聯系本站獲取授權。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我們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