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什么是玻璃體混濁和玻璃體變性 玻璃體變性與玻璃體混濁
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玻璃體變性混濁的發病率有急速上升的趨勢,發病人群主要是高度近視的患者以及老年人。玻璃體變性一般表現為玻璃體出現液化、萎縮、混濁等癥狀。玻璃體變性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希望大家能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
玻璃體不是玻璃,它是人眼中類似于玻璃一樣的物質,其無色透明,半固體,呈膠狀,其主要成分是水,占了玻璃體體積的99%左右。玻璃體的前面有一凹面,正好能容納晶狀體,稱為玻璃體凹。年輕時,晶狀體與玻璃體能較好地緊密粘連,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晶狀體與玻璃體的粘連性也逐漸變差,因此在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時很容易將它們分開。玻璃體周圍有一層密度很高的物質,稱為玻璃體膜,并分為前后兩部分:前界膜與后界膜。玻璃體內沒有血管,它所需的營養來自房水和脈絡膜,因而代謝緩慢,不能再生,若有缺損,其空間就由房水來充填。當玻璃體因各種原因發生混濁,看東西時,就會覺得眼前如有蚊蟲飛舞。此外隨著年齡的增大,或由于高度近視等原因,半固體的凝膠狀玻璃體就會逐漸變成液體狀,這叫玻璃體變性。
玻璃體變性的常見類型有哪些:
星狀玻璃體變性:見于50歲以上,75%為單眼發病,極少影響視力。有報告證實與糖尿病有關。以玻璃體內出現含鈣的脂質白色小球為特征,但無玻璃體液化。白色小球粘連于玻璃體纖維上,眼球轉動時,僅有輕微移動。無須特別處理。偶爾需要做玻璃體切除術以便治療眼底病變。
閃輝性玻璃體液化(玻璃體膽固醇沉著變性):表現為無數黃白色、金色或多色的膽固醇結晶位于玻璃體或前房,見于反復嚴重外傷或手術后伴大量眼內出血的眼。常有玻璃體后脫離,結晶漸沉積于下方。眼底檢查時,玻璃體內閃光的結晶隨眼球飄動。無特殊治療。
玻璃體變性的常見類型有淀粉樣變性:在家族性患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早期表現為雙眼的玻璃體混濁。而在非家族性病例,則少見玻璃體改變。起初,玻璃體混濁出現在后部視網膜血管附近,隨后向前發展。混濁先為顆粒狀,有細絲,以后增大,凝聚,玻璃體呈“玻璃絲”(glasswool)樣外觀,玻璃體液化或后脫離,混濁位于視軸區,引起視力下降和畏光。淀粉樣沉著除發生在玻璃體外,也見于視網膜血管、脈絡膜和小梁網,有視網膜出血、滲出、棉絨斑和周邊部視網膜新生血管。眼眶、眼外肌、眼瞼、結膜、角膜、虹膜可見異常。眼外的病變有,上、下肢多發性神經病變,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淀粉樣沉著也可發生在心臟、皮膚和消化道。應與慢性玻璃體出血鑒別。可行玻璃體手術,但會復發。
上文中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玻璃體與玻璃體變性的常見癥狀。現在的醫學水平還不能完全治愈玻璃體變性,一般只能是通過藥物來抑制病情。這就要求患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堅持治療,爭取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