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乳腺癌骨轉移活過五年的例子 乳腺癌骨轉移活了20年
編者按:經常有身邊或者網上的乳腺癌病友問關于乳腺癌患者骨轉移后的治療情況等,而且,發生骨轉移以后,大多數患者的心情往往是惶恐不安,其實,乳腺癌骨轉移并不是活不了的,我身邊就有好多這樣的例子,而且還是多發性骨轉移,因此,只要治療及時、得當,乳腺癌患者骨轉移的愈后也是非常好的,生活質量也非常高,所以我建議:既然乳腺癌患者容易發生骨轉移,逃避是沒有用的,那還不如好好地學習和掌握有關知識,防患于未然。
一、乳腺癌骨轉移的一般概述
乳腺癌患者骨轉移的發生率為65%—75%。乳腺癌遠處轉移中,首發癥狀為骨轉移者占27%—50%。骨痛、骨損傷、骨相關事件(SRE)及生活質量降低是乳腺癌骨轉移的常見并發癥。SRE包括骨痛加劇或出現新的骨痛、病理性骨折(椎體或非椎體骨折)、椎體壓縮或變形、脊髓壓迫、骨放療(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壓迫)、骨轉移病灶進展(出現新發、多發骨轉移或原有骨轉移灶擴大)及高鈣血癥。
二、乳腺癌骨轉移的常規治療。
1. 治療目標
乳腺癌骨轉移綜合治療的主要目標:① 緩解疼痛,恢復功能,改善生活質量② 預防和治療SRE ③ 控制腫瘤進展,延長生存期。
2. 治療方案
乳腺癌骨轉移已經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以選擇的治療手段包括:①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等 ②雙膦酸鹽治療 ③手術治療 ④放射治療 ⑤鎮痛和其他支持治療。醫生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來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
3. 治療原則
全身治療為主,其中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作為復發轉移乳癌的基本藥物治療,雙膦酸鹽類可以預防和治療SRE。合理的局部治療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轉移癥狀,其中手術是治療單發骨轉移病灶的積極手段,而放射治療是有效的局部治療手段。
原則上疾病進展緩慢的激素反應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選內分泌治療,疾病進展迅速的復發轉移患者應首選化療,而Her-2過度表達的患者可以考慮單用或聯用曲妥珠單抗(赫賽汀,是分子靶向治療的主要藥物之一)治療。
由于乳腺癌骨轉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威脅患者生命,不合并內臟轉移的患者生存期也相對較長,所以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強烈化療。而晚期乳腺癌患者如治療后病情長期保持穩定應被視為臨床獲益。
絕經后復發轉移乳腺癌的一線內分泌治療首選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包括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比甲地孕酮更有效。在復發轉移乳腺癌的一線內分泌治療中,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劑的療效明顯優于三苯氧胺。絕經前復發轉移乳腺癌患者首選化療,適合或需要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作為內分泌治療時,可與藥物性卵巢功能抑制法聯用。
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如果ER和PR均陰性、術后無病間隔期短、疾病進展迅速、合并內臟轉移、對內分泌治療無反應,則應考慮化療。
4.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乳腺癌骨轉移姑息性治療的有效方法。骨疼痛是骨轉移的常見癥狀,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活動能力的主要原因。脊椎、股骨等負重部分骨轉移并發病理性骨折的危險約為30%。病理性骨折將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放射治療用于乳腺癌骨轉移治療的主要作用是緩解骨疼痛和降低病理性骨折危險。放射治療包括體外照射與放射性核素治療兩類。
放射治療緩解骨痛的有效率為59%~88%,但需一定的時間才能顯效。因此,對于放療明顯顯效前的患者及放療不能完全控制疼痛的患者,仍需根據疼痛程度來使用止痛藥和雙膦酸鹽,而且可以根據病情使用負荷劑量。
5. 手術治療
骨轉移外科治療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骨外科技術的進步可最大限度地解決癌癥骨轉移患者腫瘤壓迫神經的問題,并可減輕疼痛、恢復肢體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骨轉移患者進行密切的隨訪觀察以便早期發現骨轉移灶,對具有潛在病理骨折的長骨作出恰當的判斷以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
6. 止痛藥治療
止痛藥是緩解乳腺癌骨轉移疼痛的主要方法。骨轉移疼痛的止痛藥治療應遵循WHO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首選口服及無創給藥途徑,按階梯給藥,按時給藥,個體化給藥及注意細節。
三、乳腺癌骨轉移雙膦酸鹽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作用原理:1.雙膦酸鹽是焦膦酸鹽分子的穩定類似物。破骨細胞聚集于礦化骨基質后,通過酶水解作用而導致骨重吸收,而雙膦酸鹽恰恰可以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重吸收作用,還可抑制破骨細胞的成熟,并且抑制成熟破骨細胞的功能和破骨細胞在骨質吸收部位的聚集,同時抑制腫瘤細胞擴散、浸潤和黏附于骨基質。2.雙膦酸鹽可以與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止痛藥聯用。3.用藥時間:研究證明,雙膦酸鹽用于乳腺癌患者時,出現SRE的中位時間為6—18個月,因此至少應持續用藥6個月。4.已有研究提示,雙膦酸鹽可能有預防骨轉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