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醫上熱下寒 上熱下寒怎么辦中醫教你調理
你是否睡眠不安,煩躁易怒想發火,卻腰膝酸軟,手腳冰涼一片寒像呢?上熱下寒是當今人們常見的體質。許多現代人都有這種癥狀。其實這種上熱下寒屬于寒熱錯雜的一種表現,再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判斷是否上熱下寒的方法:觀察舌苔!如果舌尖發紅,舌根發白,這就說明下寒上熱。
上熱下寒的調理方法在生活中可以從中草藥、日常飲食、生活起居、運動等方面來改善。驅寒氣,疏肝解郁排三濁,健脾補腎培補氣血,然后引氣血下行不吃涼性水果。
對于脾胃虛寒引起的中焦不通可以從脾胃入手,以小建中湯等方調理脾胃。脾胃虛寒的人中焦不通,勢必造成上焦火和下焦腎水不能相濟。且脾胃虛寒運化不力,一吃點辛辣的食品脾胃便無法承受,就會上火,這種情況如果清熱解毒必然傷其脾胃,造成脾胃虛寒更加嚴重,所以只適宜調理脾胃,當脾胃陽氣充足反而不宜上火。
腎陽不足的用金匱腎氣丸藥補陽,也有助于上熱下寒癥的治療。配合柴胡等疏肝理氣效果更好。
交泰丸,交泰丸功能交通心腎,適用于心腎不交、夜寐不寧等癥。交濟水火,藥方取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熱,入少陰腎經,暖水臟,不使其潤下;寒熱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濟。(中藥的調理還需找中醫進行辨證開方)減少大腦的思慮,加強下半身的活動量,將神引下來。引火下行先把虛火引到下焦以斂上越的陽氣,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虛火。而不能用單純的寒冷藥物瀉火,將火打壓下去,那是一時的。最好的是將上熱引到下面去。
引火下行的幾種方法:
一、調息靜坐,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調整呼吸,通過肺的斂降,將人體的心火向下引導,用自身的熱來驅散自身的寒。它不僅僅是治病,更是強身健體的妙招,因為這個簡單的動作,既驅散下焦的寒,又通過心火的下移,補養了虧虛的腎陽,腎陽不虧虛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二、熱水泡腳,這也可以幫助解決上火嚴重的問題,并配合十指梳頭,讓氣血形成大循環。
三、要多吃溫的東西,另外,需要艾灸關元、帶脈、足三里、三陰交、復溜、太溪、懸鐘、涌泉。
四、手掌搓腳心,左手搓右腳,右手搓左腳。腳心的涌泉穴,便是足少陰腎經的首穴。常搓腳心有降虛火,填補腎精,聰耳明目的效果。
五、跳繩,踢毽子,金雞獨立,慢跑都可以引火下行。
六、跪著,跪姿,便是一個很好的引火下行的方式。我們古代人便是跽坐,跽是長跪,跽坐是(兩膝著地,臀部坐在小腿肚上。我們現在的坐姿重量都放在腰上,所以腰部容易重濁氣血不通。跽坐便將氣血引到膝蓋以下部分。
七、站樁,我們身體上熱下寒的現象,用氣功術語講是水火不相濟。人體好像是一個鼎,火在下面燒水,到時候水才能開。火在上面水在下面,無法把水燒開。站樁是打通上下經脈的方法之一。初學站樁,沒有特殊要求,只要有時間,天天能站一會,就行了。
注意事項:
腎水向上需要肝氣的升發,所以人體要心情舒暢。
辛辣的東西少吃,如果特別愛吃辣味的人,平時不妨多吃點酸味食物,借用酸味來收斂肺氣,這樣對身體是有利的。別喝酒,別熬夜。辛辣吃多了腸胃熱氣大,更容易上火,喝酒多生濕氣,熬夜損耗精神。當熬夜以后,陰不得養,陰不足自然就會產生虛火。
多運動,增強免疫力和血液流動;然后盡量保持良好心情,不要急躁,一生氣動肝火,胃不舒服,虛火就又引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