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并發癥與孕周的關系 早產兒心臟常見并發癥
現在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孕婦們過早生產,為早產兒,那么早產兒的最大威脅就是身體較為脆弱。專家稱,很多早產兒容易患上一些先天性疾病,那么做好他們的并發癥預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本文中專家就來詳細為我們介紹一下早產兒的常見并發癥有哪些。
早產兒是指胎齡不足37周出生的活產嬰兒。由于早產兒身體各種器官發育不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很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導致患兒死亡,因此,必須做好早產兒的護理,避免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常見的早產兒的并發癥有如下幾種:
1.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由于早產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合成不足,容易導致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此病主要見于早產兒及剖宮產兒,尤其多見于33周以下。研究顯示,孕26~28周者發生率近50%,30~31周者為20%~30%。
2.頻發性呼吸暫停:約70%極低出生體重兒可發生呼吸暫停,每天呼吸暫停可多達40多次,呼吸暫停既可為原發性亦可繼發于低體溫、發熱、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鈣、高膽紅素血癥等,呼吸暫停常于孕齡34~36周才消失。
3.慢性肺損傷:早產兒由于氣道及肺泡發育不成熟,易因氣壓傷及氧中毒或動脈導管開放等而損傷,引發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綜合征及早產兒慢性肺功能不全,本病多見于ELBWI,發生率高達40%~50%,其中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較常見。
4.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其特征為:(1)生后1周內間歇正壓通氣持續3天以上;(2)有慢性呼吸窘迫表現(氣促肺啰音等)持續28天以上;(3)為維持PaO2>6.67kPa而需供氧持續28天以上;(4)胸片有異常表現。
5.腦損傷:約7%的早產兒發生腦室內出血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體重<1500g者發病率可高達50%,癥狀多見于生后最初幾天。
6.硬腫癥: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較薄血管豐富,易于散熱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致低體溫而發生皮膚硬腫。
7.感染:早產兒由于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的不成熟,來自母體的抗體不足,皮膚屏障功能不成熟,頻繁的器械操作等致早產兒易發生感染性肺炎、敗血癥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
8.低血糖:生后血糖<2.2mmol/L為低血糖,早產兒由于生后維持體溫呼吸肌肉活動等代謝都需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供給熱能,而肝臟糖原儲存量少,若不及時喂養很容易發生低血糖。臨床表現為青紫、呼吸暫停、嗜睡、驚厥、尖叫、肌無力及眼球異常轉動等癥狀,出生72h內早產兒低血糖發生率為1.5%~5.5%。
9.高膽紅素血癥:韓國早產兒容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和膽紅素腦病,與低蛋白血癥、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感染及膽紅素腸-肝循環等有關,主要由于肝臟缺少葡萄糖醛酰轉移酶未能把游離膽紅素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之故。
10.晚期代謝性酸中毒:是早產兒尤為低出生體重兒常見的營養代謝問題,此與飲食中蛋白質的質與量以及腎功能發育不完善有關,通常見于以非配方牛奶喂養者。常于出生2周后蛋白質供應達5g/(kg·d)時發生,雖用碳酸氫鈉治療酸中毒仍常持續7~14天。
以上的內容就是專家向我們介紹的早產兒的常見并發癥是哪些,還請廣大的準媽媽們能夠有所了解。早產兒的身體相對較弱,因此需要父母的更多精心照料才可以,這樣才能夠順利度過最危險的時期,恢復正常孩子一樣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