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2級到三級需要多久 胎盤3級了胎兒還會長嗎
胎盤是什么?胎盤有什么用呢?胎盤成熟度又是什么意思呢?一起來了解下。
胎盤成熟度 胎盤成熟度1級 胎盤成熟度2級
胎盤是什么
胎盤附著在子宮壁上,通過臍帶和胎兒相連,是母體與胎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唯一器官,也具有重要的內分泌功能。
胎盤的構造
從構造來講,胎盤是胚胎和母體組織的結合體。它由羊膜、葉狀絨毛膜和底蛻膜構成。
羊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是胎盤的最內層。它的厚度只有0.02~0.5毫米,它又由上皮細胞層、致密層、基底膜、纖維母細胞和海綿層共5層更細更薄的膜組成。
葉狀絨毛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是胎盤的主要部分,胎盤的主要結構是絨毛。它經歷3個發展階段而成,即一級絨毛,二級絨毛,三級絨毛。大約在受精后3周,當絨毛內的血管形成時,建立起胎兒的胎盤循環系統。胎兒正是靠著胎盤的血液循環從媽媽流經胎盤的血中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的。
底蛻膜:構成胎兒的母體部分。它的底部有一層很薄的板,稱蛻膜板。媽媽的子宮螺旋動脈就是從這里進入母體葉,以每分鐘500~600毫升的流速進入絨毛間隙。而胎兒血液則經動脈直達絨毛的毛細血管與經絨毛間隙的母血進行物質交換。
胎盤的主要用途
胎盤是胎兒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也就是說,寶寶在媽媽子宮成長發育的十個月中所需的吃、喝、拉、撒都是通過胎盤來傳進傳出的。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生長發育所需的基本物質是蛋白質、脂肪、氨基酸、水、礦物質等等。這些物質以很小的形式存儲在媽媽的血液中。當媽媽的血液流經胎盤時,這些物質就通過胎盤供給胎兒了。而寶寶在得到這些物質時也將自己產生的代謝廢物通過胎盤傳遞給媽媽,再由媽媽通過自己的呼吸,泌尿系統將廢物排出體外。
胎盤成熟度是什么意思?
胎盤的成熟度共分四級:O級,1級,2級和3級。1級標志胎盤基本成熟;2級晚標志胎盤成熟;3級晚標志胎盤已衰老,由于鈣化和纖維素沉著,使胎盤輸布氧氣及營養物質的能力降低,胎兒隨時有危險。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的,胎盤:妊娠中期(12—28周)—胎盤0級;妊娠晚期(30—32周)—胎盤Ⅰ;36周以后—胎盤Ⅱ級(比較成熟)。如果37周以前發現胎盤Ⅲ級并結合雙頂徑的值及對胎兒體重估計在2500克者應考慮胎盤早熟,警惕發生胎兒宮內生長發育遲緩的可能。38周胎盤進入Ⅲ級,標志胎盤成熟。
胎盤厚度
1,正常B超胎盤厚度為3.6--3.8厘米,一般不超過5厘米。2,輪狀胎盤特點是胎盤面積大而薄,妊娠中期易于出血。如果是小胎盤可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及足月低體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