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導致低血壓的原理 嗜鉻細胞瘤為什么會低血壓
嗜鉻細胞瘤術后低血壓應及時補充恰當的血容量,進行生化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嗜鉻細胞瘤手術切除患者腫瘤后,血液中兒茶酚胺激素濃度降低,血管床擴張,血容量持續減少,就會導致低血壓。因此,嗜鉻細胞瘤低血壓的原因很多,了解過程中應該結合多個方面來判斷。
第一、少數嗜鉻細胞瘤患者會出現低血壓和休克,他們的血壓上升不明顯,此外,高血壓和低血壓可以替換發生。低血壓的原因是腫瘤壞死和出血,導致兒茶酚胺釋放急劇減少,甚至忽然中止,許多兒茶酚胺會導致心肌炎和心肌壞死。這樣就會導致心律失常、心率衰竭、心肌梗死、心輸出量突然減少。
第二、腫瘤排泄許多腎上腺素,可影響腎上腺素β受體,引起外周血管舒張,某些液體可排泄更多多巴胺,可抵消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果。許多兒茶酚胺會導致血管劇烈縮短,微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血漿滲出,就會導致血容量減少,進一步降低血壓。
第三、嗜鉻細胞瘤手術切除后,血液中兒茶酚胺的濃度急劇下降,血管床擴張,血容量急劇減少,就會導致低血壓。因此,腫瘤切除后應立即停用α受體阻滯劑,并恰當補充血容量,以保持中心靜脈壓在正常范圍內,必要時用血管縮短藥物。可若是血壓仍升高,可能是因為輸液過量和自主神經系統調理功能不穩定造成的。
如果血壓沒有持續下降,應考慮是否有腫瘤需要切除,應再次進行生化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如有必要,應再次進行手術探查,以比較經腹手術和內鏡手術的治療效果,一般認為內鏡手術的效果優于經腹手術,其優點是痛苦小、創傷小、住院時間短。但早期了解清楚嗜鉻細胞瘤低血壓的原因,才能確定要不要進行手術治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