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要做什么檢查 分泌性中耳炎檢查項目
對于檢查方法,它能夠讓病人及早的知道疾病的存在,同時也能夠為醫療人員獲得充足的之間做好相應的準備,從而使得病人可以接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為其盡早康復出院提供了幫助。為此,我們要介紹有關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檢查方法。
(1)鼓膜:松馳部或全鼓膜內陷,表現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顯外突、前后皺襞夾角變小。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單黃、橙紅油亮或琥珀色,光錐變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蘭或乳白色,鼓膜緊張部有擴張的微血管,短突顯比堊色,捶骨柄呈浮雕狀。若液體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此液面狀如弧形發絲,稱為發狀線,凹面向上,頭位變動時,其與地面平行的關系不變。透過鼓膜有時尚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后氣泡可增多。鼓氣耳鏡檢查鼓膜活動受限。
(2)拔瓶塞聲:分別緊壓耳屏后速放,雙耳分別試驗,患者自覺患耳有類似拔瓶塞時的聲響。
(3)聽力檢查:音叉試驗及純音聽閥測試結果顯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輕重不一,重者可達40dB HL左右。因積液量常有變化,故聽閾可有一定波動。聽力損失一般以低頻為主,但由于中耳傳音結構及阻抗變化,高頻氣導及骨導聽力亦能客觀下降,積液排出后聽力即改善。聲導抗圖對診斷有重要價值,平坦型(B型)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高負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積液。聽力障礙顯著者,應行聽性腦干反應和耳聲發射檢查,以確定是否對內耳產生影響。
(4)CT掃描可見中耳系統氣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發展為粘連性中耳炎或并發鼓室硬化癥。
上面就是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有關檢查方法的介紹,希望大家可以盡量的熟知這些內容。檢查方法對于病人的幫助非常大,也對病人的治療有著相當大的作用。所以,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感謝大家閱覽小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