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心臟病吃什么藥行 風濕性心臟病吃點什么藥能緩解
急性風濕性心臟病是風濕熱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屬心血管內科疾病,風濕熱約60-80%病例有心臟炎征象。危害性是不可小覷。那么風濕性心臟病吃什么藥可以維持呢?
急性風濕性心臟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心動過速、心臟增大、心音改變、心臟雜音和/或心包摩擦音。急性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下藥物:
1、對青霉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霉素:每次0.25克,每日4次,共10天。
2、強的松:有抗炎癥,減少水腫、滲出等作用。口服每次10毫克,每日3—4次,以后逐漸減量,每日維持量為5—10毫克,總療程為2—3個月。切勿擅自減量或停藥,以防停藥后出現低熱、關節酸痛和血沉快等反跳現象。
3、肌注普魯卡因青霉素:每次40萬單位,每日1次,以2周為1療程。
4、中藥治療:以益氣補血,活血利水為主,如黨參、桂枝、麥冬、生地、淮小麥、黃芪、當歸、川芎、丹參、白術、茯苓等煎服。
在風濕性心臟瓣膜用藥中抗風濕活動可用阿司匹林1.0克,每日3次口服。或用水楊酸鈉1.5-2.0克,每日3次口服。若對上述兩種藥物不能耐受者,可用保泰松0.1-0.2克,每日3次口服。或用安乃近0.5-1.0克,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布洛芬0.2克,每日3次,口服。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治療首先是預防風濕活動,消滅甲型溶血型鏈球菌感染:心臟瓣膜病患者可用青霉素40-80萬單位,每項2小時1次肌注,連用兩周。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0.5克,每6小時1次口服,或用四環素0.5克,每6小時1次口服。
對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而無癥狀者,一般不需要手術;有癥狀且符合手術適應證者,可選擇作二尖瓣分離術或人工瓣膜置換術。人工瓣膜置換術為治療成人主動脈瓣狹窄的主要方法。
手術適應證:無明顯癥狀的心功能Ⅰ級患者不需手術治療。心功能Ⅱ、Ⅲ級患者應行手術治療。心功能Ⅳ級者應先行強心、利尿等治療,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術。伴有心房纖顫、肺動脈高壓、體循環栓塞及功能性三尖瓣關閉不全者亦應手術,但手術危險性增大。有風濕活動或細菌性心內膜炎者應在風濕活動及心內膜炎完全控制后6個月再行手術。
相信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于風濕性心臟病的用藥情況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用藥只能控制住病情,并不能 病癥,所以患者還是需要及早進行手術,以免使病情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