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右位主動脈弓的胎兒出生后咋樣 右位主動脈弓孩子會有什么癥狀
右位主動脈弓是在新生兒中比較不正常的癥狀之一,會使孩子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呼吸道反復感染、生長緩慢等情況,對于孩子早期的發育,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新手爸媽們對于右位主動脈弓應該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發現孩子因為這種病癥而出現異常情況的話,才能夠避免慌亂,采取合理的救護措施,也能夠在最佳治療時間內,將孩子送到醫院進行治療。那么,新手爸媽們在發現孩子右位主動脈弓后,要怎么辦呢?下面就為大家進行具體的介紹!
絕大多數主動脈弓在氣管和食管的左側。右位主動脈弓,顧名思義就是主動脈弓位于氣管和食管的右側,這種情況下主動脈弓就會向后、向左走行,與位于脊柱左側的降主動脈相連。右位主動脈弓部發出的頭臂血管分支方向,與正常主動脈弓的分支呈鏡像關系。
右位主動脈弓時,如果由降主動脈發出了左位動脈導管(出生后關閉即成為動脈韌帶),或發出了左鎖骨下動脈(即迷走左鎖骨下動脈),動脈導管和左鎖骨下動脈會在食管后向左側走形,這樣就與右位主動脈弓在空間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環性血管結構,包繞氣管和食管,可能會壓迫氣管和食管,孩子出生后出現呼吸困難、喘鳴和反復呼吸道感染,吞咽困難、進食緩慢和生長發育落后等癥狀,這就是臨床上所說的“血管環”。
對胎兒期發現的右位主動脈弓,首先需要仔細確認是否合并心臟或其他器官畸形。如果合并先天性心臟病,那么同時合并染色體異常的幾率也較高,孩子將來的情況主要取決于先天性心臟病和心外畸形的嚴重程度。未合并心內或心外畸形的“孤立性”右位主動脈弓,合并染色體異常的風險較低。
由于右位主動脈弓引起的血管環較為寬松,絕大多數病例并不會壓迫氣管和食管,屬于正常解剖結構變異,也無需處置。少數引起壓迫癥狀者,與其他類型的血管環相比,一般癥狀出現相對較晚,多在1歲后出現;癥狀相對較輕,部分病例隨著孩子生長,癥狀還可減輕或緩解。但若在孩子出生后6個月內即出現壓迫癥狀者,提示病情往往會較重,需要積極治療。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切除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迷走左鎖骨下動脈一般無需處置,但若其根部存在瘤樣擴張,則有發生重度氣管食管壓迫的風險,需要一并處理。手術效果總體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