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生兒敗血癥鑒別診斷 新生兒敗血癥主要感染途徑
關于新生兒敗血癥的原病菌,不同地區的病原菌是有所不同的,我國是以金黃色的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桿菌為主的。條件致病菌以及厭氧菌和真菌感染在近年出現了增多的趨勢。新生兒敗血癥可以出現在出生前和出生時以及出生后的。
子宮內則主要是通過胎盤進行傳播感染的;分娩的過程中可以由產道細菌的感染而引起;生出以后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可入侵到皮膚和黏膜,比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泌尿道,臍部也是最容易受感染的部位了。新生兒在生產時有呼吸抑制而經過了復蘇干預和羊膜破水時間的過長超過一天,母親會有產時的感染或者發熱現象。患者非特異性以及特異性的免疫功能都不完善,對于病變局限的能力差,當細菌侵入體內會使感染擴散從而導致敗血癥。男嬰和低體重兒等都相對容易得到感染,隨著出生體重的下降患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都將增高。
敗血癥可以有呼吸暫停和震顫、抽搐以及前囟凸出的癥狀。在表示有神經系統被侵犯時,尤其是對于初生1周內的患兒來說,應該同顱內出血和窒息等相鑒別。后者會發病比較早,一般會在出生后2天內起病,可能會有產傷史。如果有神經系統的先天畸形并伴有腦膜炎時,也應該同敗血癥相鑒別。 敗血癥的早期癥狀可以有呼吸困難和急促等等,應該與氣胸和肺炎以及未成熟兒的原發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以及肺膨脹不全等等相鑒別的,必要時候還可以拍攝胸部X線片加以協助診斷。
腹脹、大便次數多了或者減少了,都是腸道原發病的表現了,也可以在敗血癥的時候出現,應該分析各個癥狀的發展以及因果關系。并要對腸菌類而引起的敗血癥等提高警惕。新生兒溶血病和紅細胞酶的缺乏也可以表現出黃疸、呼吸急促以及呼吸困難等等,但是嚴重的溶血性貧血其實并不會出現感染狀況,這個可以同敗血癥所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相鑒別。
新生兒出血癥需要同敗血癥并發出血者相鑒別,前者沒有感染灶,輸血和維生素K的治療可以獲痊愈的。特發性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及先天性的白血病應該同敗血癥相鑒別。新生兒肝炎是以黃疸為首發癥狀的,皮膚黃染明顯但是全身感染和中毒癥狀較輕,所以會常常誤診。新生兒敗血癥出現黃疸的機制除了細菌毒素所引起的溶血之外,它與肝細胞的損傷和肝臟排泄膽汁的障礙以及新生兒肝臟酶系統的發育不完善和膽紅素在肝臟結合的過程受到的抑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