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溫補腎陽的中藥處方 溫陽補腎的中藥
溫補腎陽的中藥處方有哪些?腎作為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滋養和溫煦著其他臟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傷及腎臟。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說說溫補腎陽的中藥處方。
溫補腎陽的中藥處方
1、附子。
回陽救逆、散寒止痛。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性辛味甘、大熱、有毒,歸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附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個中成藥是附子理中丸。適合手腳冰涼、腹瀉畏寒等脾陽不足的人服用。
2、肉桂。
溫中補陽、祛風健胃。肉桂,又名玉桂、桂皮,為樟科植物肉柱的樹皮。中醫認為,肉桂味辛、甘,性大熱,人腎、脾、心、肝經,有溫中補陽、祛風健胃、活血祛淤、散寒止痛之效,適用于脾腎虧虛所致的畏寒膚冷、遺尿尿頻、脘腹冷痛、虛寒吐瀉、食少便溏、虛寒閉經、痛經等。出現胸滿、飲食不下的情況,可熬一些肉桂粥。
3、淫羊藿。
溫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淫羊藿100克,泡人500克的白酒中,每次飲1小杯,就能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把黃苠30克、淫羊藿15克、五味子6克,煎湯飲,對肺腎兩虛、喘咳短氣的人最有效了。另外,用淫羊藿加矮地茶煎湯服用,可治慢性支氣管炎,其祛痰鎮咳作用比較明顯。但有口干、于足心發熱、潮熱、盜汗等癥狀,屬中醫學陰虛相火易動者,則不宜服用淫羊藿。
4、仙茅。
溫腎壯陽、祛風除濕。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壯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須發。大致是這樣的:用仙茅1000克,放人淘糯米水中浸泡五天,取出刮銼,陰干。另外用蒼術1000克,放人淘米水中浸泡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這樣制過的仙茅、蒼術各500克,與構杞子500克,車前400克,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殼)各250克,生地黃(焙)、熟地黃(焙)各100克一起研細,加灑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吃50丸,飯前服,用溫酒送下,一天服兩次。對腎陽不足引起的陽痿、腰膝冷痛、老年遺尿及胃腹冷癇、食欲不振等證最為有效。
5、肉蓯蓉。
樸腎益精、潤腸通便。肉蓯蓉足一種名貴中藥,性溫,味甘酸成,人腎、大腸經。人腎則補腎壯陽,益精補血;人大腸經則能潤燥通便,溫而不燥,滋而不膩,既可補陰,義可補陽,是歷代補腎、益壽的佳品。肉蓯蓉煎水取汁,羊肉切小塊,與米一起煮粥,快熟的時候下鹿角膠,煮至粥熟即可。這款粥適用于腎虛、精血不足、陽痿泄精、婦女官寒不孕等證。
6、蛇床子。
溫補腎陽、燥濕止癢。此藥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實。昧辛、苦,性溫,有小毒,入腎、脾經,有溫補腎陽、燥濕IE癢、殺蟲的功效,多用于腎陽虛所致的腰痛、陽痿、白帶、陰癢等。煎服6~12克,也可用蛇床子煎水外洗或坐浴。但是,陰虛火旺的人忌用。
7、鎖陽。
興陽固精,強陰益髓。鎖陽治療陽痿,古今同識。用鎖陽、胡桃仁和粳米做成鎖陽胡桃粥對腎虛陽痿就有很好的療效。具體方法:鎖陽、胡桃仁各l5克,粳米100克。鎖陽煎水取汁,胡桃仁搗爛,與粳米一同煮粥食用即可。水煎鎖陽,去渣留汁,加紅糖適量,飲服,就可以潤腸通便。
雖然中藥和西藥相比較沒有什么副作用,但是是藥三分毒,在調理身體的道理上,還是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