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嗜鉻細胞瘤是什么時候讓血壓升高 嗜鉻細胞瘤怎么讀
嗜鉻細胞瘤為起源于神經外胚層嗜鉻組織的腫瘤,主要分泌兒茶酚胺,根據腫瘤是來自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將副神經節瘤分為副交感神經副神經節瘤(包括化學感受器瘤、頸動脈體瘤等)及交感神經副神經節瘤(包括腹膜后、盆腔及縱隔后的副神經節瘤)。某些患者可因長期高血壓致嚴重的心、腦、腎損害或因突發嚴重高血壓而導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時、早期獲得診斷和治療,是一種可治愈的繼發性高血壓病。
嗜鉻細胞瘤在高血壓病人中患病率為0.05%~0.2%,發病高峰為20~50歲。嗜鉻細胞瘤位于腎上腺者占80%~90%,且多為一側性;腎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動脈旁。多良性,惡性者占10%。與大部分腫瘤一樣,散發型嗜鉻細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鉻細胞瘤則與遺傳有關。
本病的臨床表現個體差異甚大,突然發生惡性高血壓、心衰或腦出血等。嗜鉻細胞瘤大約10%在腎上腺外,10%呈惡性,10%為家族性,10%出現于兒童,10%瘤體在雙側,10%為多發性。臨床癥狀及體征與兒茶酚胺分泌過量有關,表現有高血壓、頭痛、心悸、高代謝狀態、高血糖、多汗。
嗜鉻細胞瘤一旦確診并定位,應及時切除腫瘤,否則有腫瘤突然分泌大量兒茶酚胺、引起高血壓危象的潛在危險。近年來,隨著生化試驗及顯像技術的發展,嗜鉻細胞瘤的定性和定位診斷技術大為提高,因此術手術成功率得以提高。術前應采用α受體阻滯藥使血壓下降,減輕心臟負荷,并使原來縮減的血管容量擴大,以保證手術的成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