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慢性腦病綜合征是什么 慢性腦病綜合征的常見癥狀
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早期表現為記憶力、注意力減退,工作能力下降,易沮喪、焦慮。隨病情進展,思維、理解、計算、推理、邏輯判斷能力逐漸減退;在此基礎上可有暫時、片斷的妄想觀念,如被盜、嫉妒妄想;人格改變出現較早,變得懶散、不修邊幅、自私多疑,甚至道德觀念喪失,出現偷竊、攻擊行為等。晚期患者思維貧乏,反應遲鈍,言語零亂或失語,情感淡漠、幼稚,嚴重者尿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診斷依據
1.臨床表現 (1)智能缺損,有短程記憶缺損的證據,對新近發生的事件常有遺忘。 (2)至少有下述癥狀之一:①抽象概括能力明顯減退,如難以解釋成語、諺語,掌握詞匯量減少,不能理解抽象意義的詞匯,難以概括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②判斷力明顯減退,對同類事物間的差別不能作出正確判斷。③高級皮質功能的其他障礙,如失語、失用、失認、計算和構圖困難等。 2.輔助檢查 (1)癡呆量表:可確定癡呆程度。 (2)腦血流檢查:腦血流量測定可明顯減少。 (3)腦電圖檢查:在發生癡呆時,大腦功能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器質性損傷,神經元可變性、壞死和丟失,因此大腦細胞的生物電活動也出現異常改變。(4)CT:表現為腦萎縮改變,包括大腦皮質彌漫性萎縮,腦回變平變細,腦溝增寬,腦池、腦室擴大,且與癡呆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5)磁共振成像:與CT相似,可見腦萎縮和腦室擴大,是最有意義的影像學表現之一。 (6)生化檢查和各種獨立檢查可以發現致病因素。 (7)分子影像學檢查:PET-CT可以發現A?及T-AU蛋白,葡萄糖攝取在相關區域減少等。 (8)基因學檢查:可能會發現PSEN1、PSEN2或APP等相關致病基因。 DSM-V將神經認知障礙分類為重度及輕度,其神經認知損害標準不要求記憶是必須受損的領域之一,而是擴展為復雜注意、執行功能、學習記憶、語言功能、知覺運用、社交認知等六個領域。除病史和觀察外,還需量化的臨床評估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