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結腸冗長癥是小手術嗎 結腸冗長癥怎么引起的
結腸冗長癥是一種先天性結腸畸形,是結腸在發育中因基因再復制而生長過長所致,其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和長期頑固性便秘,X線鋇劑灌腸造影是診斷結腸冗長癥的主要手段。其發病率較低,但臨床上并不少見,而相關文獻報道較少。作為消化內科醫生的你,是否正確掌握了這一疾病呢?一起來學習吧!
結腸冗長癥的分型
結腸冗長癥可發生于結腸各段,可以是單段或多段,以乙狀結腸與橫結腸為主,最多見的還是乙狀結腸冗長。根據冗長結腸累及的部位和范圍,可將結腸冗長分為3型:I型為單節段結腸的冗長;II型為兩節段結腸的冗長;III型為3個或4個節段結腸的冗長,其中4個節段的結腸冗長,即稱為全結腸冗長癥。
臨床表現
結腸冗長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總結如下:
?進行性加重的便秘,內科治療效果欠佳;
?腹痛、腹脹間斷發作,排便后緩解;
?惡心、嘔吐并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腸梗阻表現。
診斷
結腸冗長癥的診斷依據有以下幾方面:
?腹痛、腹脹或長期頑固性便秘;部分患者因腸道功能不良,偶可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
?X線鋇劑灌腸造影是診斷結腸冗長癥的主要依據和重要手段;
?由于結腸冗長易發生扭轉、梗阻等并發癥,行急診手術時,在術中若發現結腸相應部位節段過長,也可術中確診。
注意需要指出的是電子結腸鏡檢查不作為結腸冗長癥的診斷方法。
鑒別診斷
結腸冗長癥早期癥狀不典型,在臨床上常常不易診斷,并容易與下列疾病相混淆,比如腸易激綜合征、先天性巨結腸、脾曲綜合征、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胃腸道功能紊亂、結腸腫瘤、胃腸神經官能癥、慢性胃腸炎、出口梗阻型便秘等。若有疑似患者可首選鋇灌腸造影有助于明確診斷。
并發癥
?腸扭轉或穿孔,以乙狀結腸扭轉多見;
?腸梗阻:多發生于橫結腸的左側和脾曲,常需急診手術;
?頑固性便秘:結腸冗長癥與便秘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結腸黑變病:長期便秘的患者,糞便在腸道內存留的時間太長,腸道吸收細菌合成的色素顆粒導致了結腸黑變病。
治療
結腸冗長癥的臨床特點屬于功能性腸道疾病,對于沒有癥狀者不需要治療。有癥狀的結腸冗長癥患者應先保守治療,可予以調節飲食、改變排便習慣、進行排便訓練等指導,并應用胃腸動力促進劑(如莫沙必利等)、菌群調節劑(如整腸生、培菲康等)藥物。通過上述資料在很大程度上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尤其適用于癥狀較輕者。對結腸冗長癥所致的頑固性便秘,首先也應采取保守治療,大約50%的患者癥狀也可得到明顯的改善。若患者癥狀嚴重,而內科保守治療無效,可行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適應癥為:
?經長期內科保守治療效果欠佳,并且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者;
?長期頑固性便秘,持續性腹脹、腹痛、大便周期4-9天;
?鋇劑灌腸造影顯示結腸冗長、迂曲、盤曲,反復折疊或長度超過正常長度的35%-40%;
?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過長,易出現腸扭轉、腸套疊、腸梗阻、腸穿孔等并發癥,應積極手術治療。
符合上述條件者,可考慮手術治療,而手術切除的部位、范圍、長度應根據患者結腸冗長癥的類型確定。
一般來說正常成人升結腸長度為15cm,橫結腸長度為55cm,降結腸長度為25cm,乙狀結腸長度為40cm,當各段腸管的長度超過上述長度的35%~40%即可診斷為結腸冗長癥。若橫結腸活動度超過兩髂嵴連線,乙狀結腸活動度達右上腹或者右下腹,結合排便造影排除直腸脫垂、盆底疝等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可診斷為結腸冗長癥。在臨床上遇到腹痛、腹脹、頑固性便秘的患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首選鋇劑灌腸造影,明確診斷。另外也有報道結腸冗長癥可并發結腸癌,因此對于此類患者應定期隨訪,追蹤觀察,以便早發現,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