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醫除濕能減肥嗎 中醫的除濕是什么意思
可能在此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肥胖與濕氣重的關系,只知道身體濕氣重容易導致關節炎、脂肪肝、哮喘、高血壓等慢性病,殊不知濕氣重也是肥胖的天敵。體內濕氣重就是虛胖的由來,祛濕能很快瘦。可能在此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肥胖與濕氣重的關系,只知道身體濕氣重容易導致關節炎、脂肪肝、哮喘、高血壓等慢性病,殊不知濕氣重也是肥胖的天敵。體內濕氣重就是虛胖的由來,祛濕能很快瘦。
濕邪為病,在辨證當中,要首先分清外濕,內濕。
因為濕的產生它內外有兩種因素,一類比如說人久處濕地,環境潮濕,或者涉水淋雨,過河涉水,淋雨感受外濕,這類都是屬于濕從外來的范圍;
內濕呢,由于濕邪是要靠脾胃的運化,不是說人體吃下去的水,那就是有用的津液,是要靠脾胃的運化,才能轉化為津液輸布全身。如果脾胃運化水液功能障礙,脾失健運,那水液就會轉化,就會形成水濕。
所以水濕的形成有外濕,內濕兩種。
治濕的方法,內外濕是不同的。外濕以散為主,內濕以消為主。比如外濕,它呈現出濕疹、水腫、皮膚油膩粘連、身體感覺被東西緊繃住了難以動彈等各種形式的癥狀,需要用獨活、荊芥、羌活這樣解表濕的藥物,去從肌表開門逐寇。
內濕的話,一般來說都考慮從三焦分消,多給水濕以出路。
治法方面,上焦宜開宣,開宣肺氣,氣行則濕行,氣行則濕化。類似于一陣風一吹,一些零碎的濕氣,就都隨風而散了。
中焦一般用苦燥或芳化,苦燥就是指的苦溫燥濕,或苦寒也有燥濕作用。苦溫針對偏于寒濕,苦寒針對濕熱,清熱燥濕。這個燥濕,類似于把衣服放在北方的暖氣片上,用熱慢慢把濕氣蒸發開去。
下焦一般排出水濕,有淡滲利濕,利水的作用。利濕這個概念,類似于一片荷葉收集到雨露,凝結成很多水滴,然后一順溜把接滿的水滴倒出去的感覺。因此上焦開宣、中焦芳化以及燥濕,下焦淡滲,就構成了三焦分消治療水濕。
內濕與外濕又往往互為因果,且濕邪夾熱,或熱化,夾寒或寒化,且有五臟、氣血虛妥而濕氣入侵為實,造成疾病的虛實結合。
好,到這里,大概可清楚,祛濕這件事情,絕非我們主觀愿望就能解決的。
比如,脾胃消化不好,引發的濕氣(類似于一個發電站只能接納1萬立方米的水流,結果有一部分水壩壞了,只能接納5千立方米了,現在來的還是那么多水,但承接無力,結果水漫金山了),一般會有腹脹、嘔吐、泄瀉、口粘、疲倦、吞酸的癥狀,我們需要用什么方案?
1、濕濁阻滯于脾胃,需要苦溫燥濕的藥物,比如厚樸蒼術;
2、濕氣重濁粘滯,阻滯氣機,需要行氣散濕的藥物,比如陳皮、防風;
3、脾胃本虛,消化無能,需要健脾強胃的藥物,比如黨參、白術、茯苓;
4、濕氣重濁,如果在體內糾纏已久,已經在各個局部開始損傷身體,需要開門逐寇、可解表逐濕的藥物,比如防風、藿香、蘇葉、白芷;
那么暑濕氣候生成的表濕癥、或體內濕熱內郁而成的病癥呢?
若表濕,有頭疼、身重、午后發熱、胸悶不餓等一些癥狀;內濕兼有則出現心煩、滿悶、郁熱等癥狀;如果濕氣走到了下焦位置,則有小便黃赤而少、大便溏薄的情況。
在治法上,注意:
1、濕氣重濁粘滯,阻滯氣機,而濕熱一病,使得身體的各項機能都無法正常運轉,吃不下飯、呼吸不舒、口粘無味、胸滿脹煩、小便短少都是氣機不暢的表現,這個時候,需要打通身體上下交通的要道,讓氣機可上下暢行,氣行則濕退,所以,要開宣肺氣,疏解脾胃交通,通膀胱氣口,身體從上至下,有了一套氣機暢行的道路,就可驅逐濕氣;
2、既然是濕熱,即有濕的特點,又有熱的一面,需苦寒瀉下的藥物,比如大黃;
3、需要理氣的藥物(見上文分析);
4、需要補氣血的藥物,因為濕熱即久,氣血受傷,加之燥濕藥物,也傷氣血,比如黨參、山藥、白術、當歸之類;
更多的情況,不在這里細講,我只是要傳達,祛濕不是某某藥一加進去,就腐朽化神奇的事情。
再說說我們平常的祛濕吧,怎么樣用平常的食物更好的祛濕呢?
1、健脾滲濕,可用茯苓+薏苡仁;
2、行氣利濕,可用陳皮加強行氣;
3、宣氣祛濕,可用紫蘇;
4、健脾祛濕,可加生姜紅棗炒麥芽白扁豆;
另外,現在有一更好的祛濕方法,簡單方便省心,那就是一種中醫外治的方法——穴位貼敷。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