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黃疸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的飲食禁忌是什么
急性肝炎是指肝細胞損傷、肝功能受損導致的一系列不適癥狀,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半年。可能導致急性肝炎的因素有很多,病毒、細菌、寄生蟲、藥物、毒物以及酒精均有可能導致發病,其中病毒性急性肝炎的發病率最高。急性肝炎患者為了促進康復,需要遵守一些飲食禁忌,具體如下。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應補充動物蛋白,多吃瘦肉、雞蛋和豆制品。豆類蛋白和動物蛋白的結合可以起到補充作用,減少血氨的來源,降低血氨的風險。然而,急性乙型肝炎應該在急性期吃少量的肉,特別是急性黃疸型肝炎,在急性發作期時不應該吃肉,此時胃腸功能低下,不易消化肉類,會加重病情。
急性肝炎發作期需要減少脂肪攝入量并控制膽固醇水平。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應限制高膽固醇食物、如脂肪、魚子醬和動物腦髓的攝入,不要喝濃雞湯或濃肉湯。如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吃高膽固醇食物,吸收后需要經膽汁排出,會增加膽汁粘度,不利于膽汁排泄,加重膽汁淤積和肝臟負擔。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特別是含有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胡蘿卜,牛奶和水果。患者糖攝入應該適量,供應量占總熱量需求的60%至65%左右即可,盡量從主食攝入,少吃甜食和果糖含量過高的水果,多吃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消化作用的蔬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飲食還應注意忌辛辣刺激和油膩食物,如果出現腹脹,應停止飲用牛奶,少吃會導致排氣的食物如黃豆和胡蘿卜等。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日常飲食需要嚴格限制鹽、味精的攝入,不要吃泡菜、咸菜、腌菜以及高油高鹽的膨化食物,高糖的飲料也應該少喝。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