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血壓危象后降壓過度的護理措施 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降壓藥
不同類型的抗高血壓藥物由于其特定的降壓機制,可能會引起一種或幾種不良反應,比如很多降壓藥都對心臟有抑制作用,但并非人人都會出現。發生概率很小,約為1%~5%。如果經醫生診斷,符合藥物治療條件,還是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好好吃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常見的降壓有有哪些副作用。
1、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最適用于治療原發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它能同時擴張冠狀動脈、靜脈和大動脈,對小動脈的擴張作用不如硝普鈉。硝酸甘油短期療效好,長期使用會產生耐藥性,對于頑固性高血壓危象,硝酸甘油和硝普鈉可以交替泵入。
2、尼卡地平
尼卡地平是二氫吡啶鈣通道阻滯劑,可引起外周血管外擴,但對心臟的抑制作用較弱。主要用于高血壓急癥合并腦血管病,同時能減輕腦血管痙攣,有效改善腦血流,避免顱內出血,阻止急性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以避免腦疝的形成。
3、呋塞米
具有快速、強勁的降壓作用,能減輕心臟前后負荷。過度使用會導致低鉀血癥和低血壓。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液體超負荷的人外,早期不應使用強效利尿劑,否則會導致患有高血壓急癥的人交感神經興奮,RAS系統亢進,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體內循環能力不足。使用利尿劑有低血壓和灌注不足的風險。
一旦身邊的人發生高血壓危象,可以先監測其生命的體征,并采用吸取氧氣的方式來改善癥狀。低血壓期間持續監測血壓,密切觀察靶器官功能狀態,如神經系統癥狀體征的變化,胸痛是否加重。同時,對靶器官進行保護。應注意的是,應嚴格控制減壓速度,過快的低血壓可導致組織灌注壓降低,誘發缺血事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