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間質肉瘤是怎么引起的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怎樣檢查出來
1.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是不規則陰道流血、月經增多和陰道排液、貧血,下腹痛等。
2.體征可于宮頸口或陰道內發現軟脆、易出血的息肉樣腫物,如腫物破潰合并感染,可有極臭的陰道分泌物,也常合并貧血,子宮增大,盆腔腫物。
3.盆腔檢查子宮有不同程度增大,早期的盆腔檢查所見與子宮壁間肌瘤相似,當腫瘤發展時,可見宮頸口息肉樣或菜花樣脫出物。
有資料顯示,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常見的癥狀有陰道流血(69.6%),壓迫癥狀(39.1%),下腹包塊(30.4%),陰道排液(17.4%),下腹脹痛(17.4%)。
4.分期子宮內膜間質肉瘤起源于子宮內膜間質,有學者認為其病情發展變化與子宮內膜癌有許多相同之處,建議其分期采用FIGO分期標準:
(1)臨床分期(FIGO1971,表1):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規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對子宮內膜癌按1971年之規定進行臨床分期,對無法手術而行單純放療者,或先放療后手術者仍用1971年臨床分期。
?
(2)手術病理分期:FIGO于1988年10月推薦使用子宮內膜癌手術-病理分期法(表2)。
?
有關分期的規定:
①由于子宮內膜癌現已采用手術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診刮來區分Ⅰ期或Ⅱ期方法不再應用。
②少數病人開始選用放療,仍使用1971年FIGO通過的臨床分期,但應注明。
③肌層厚度應和癌侵犯的深度一起測量。
組織病理學分級:
G1:非鱗狀或桑葚狀實性生長類型≤5%。
G2:非鱗狀或非桑葚狀實性生長類型占6%~50%。
G3:非鱗狀或非桑葚狀實性生長類型>50%。
病理分級的注意事項:
A.重視核不典型性,若與結構分級不相符合時,分級上應將G1或G2提高一級。
B.對漿液性腺癌、透明細胞腺癌和鱗狀細胞癌分級應首先考慮核的分級。
C.有鱗狀成分的腺癌,應按腺體成分的核分級來定級。
臨床有不規則陰道出血,當盆腔檢查見宮頸口有息肉樣突出物,在診斷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時,應警惕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的可能性。術中可見腫瘤形成息肉狀或結節自宮內膜突向宮腔或突至宮頸口外,腫瘤體積比一般息肉大,蒂寬,質軟脆,肌層內腫瘤呈結節或彌漫性分布,但界限不清,不易完整剔除;腫瘤切面呈魚肉樣,可有出血、壞死及囊性變。對可疑病例,應行冷凍切片檢查,但最終診斷還要靠石蠟切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