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心腎不交的中成藥 心腎不交脾胃虛弱吃什么中成藥
中醫提示心腎不交會引發多種疾病,甚至會威脅生命,所以,如果你有心腎不交的健康問題,就要及時作出調理和改善。中醫里有一些中成藥,對治療心腎不交十分有效。下面,中醫具體介紹了一些可以治療心腎不交的中成藥,如果你有需要,不妨試試這些中藥的調理效果。
病因
久病,思考太多,抑郁,房事不節。中醫的五行理論,心屬火,腎屬水,心火必須下降到腎,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這稱為心腎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濟。如果思慮過度,或者心情抑郁,心火亢盛,就會心神不寧。向下損耗腎水,失陰液濡養,或者過于用腎,則腰酸,頭暈,健忘(髓腦由腎來補養)。且腎陰不足,腎陽相對偏亢(在中醫,每個臟腑都有陰和陽,理想狀態是兩者平衡),因此就會覺得手心熱,咽干口燥,舌紅等假(虛)熱的表現。
1.基本方藥:
(1):生地、玄參、茯苓、五味子、當歸、朱麥冬、柏子仁、酸棗仁、黃連。本方運用于心腎不交之心陰不足者。
(2):知母、黃柏、生地、山萸肉、丹皮、澤瀉、茯苓、夜交藤、合歡皮、石菖蒲、蓮心。本方適用于心腎不交偏于腎陰虧損者。以上方藥,濃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劑,溫服,1日3次。
2.加減變化:
若兼見火旺傷陰,舌紅絳無苔者,于基本方(2)中酌加石斛、沙參以甘寒滋陰;
若兼見有濕熱,舌苔黃膩者于基本方(1)小加梔子。馬尾連、車前草、苡仁清熱利濕;
若陰虛盜汗劇者于基本方(2)中加煅龍牡、浮小麥、癟桃干斂陰止汗;
若兼見肝火上炎,癥見頭暈目眩較重者,可加菊花、桑葉、黃芩、鉤藤清散肝火;
若熱擾精室,遺精頻作者加金櫻子、蓮須、沙菀蒺藜、刺猬皮滋腎固精。
今天介紹的方子,對治療心腎不交很有效,你可以來試試。有心腎不交的人會出現憂思過重、體虛、愛出虛寒等等健康問題,這些都會損傷你的身體。所以,身體出現了心腎不交問題,就要及早調理,如果不知道自己適合用哪些方子調理,可以在中醫大夫指導下使用中醫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