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腎囊腫 中醫如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附件炎屬于多發的婦科炎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女性患了這種疾病要趕緊治療,現在中醫也是可以治療附件炎的,但是中醫治療并不是單一的治療方法,而是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而治療,這樣治療更能從根本上治愈患者,下面就具體介紹一下:中醫如何治療附件炎?
1、 濕熱下注型
治以清熱利濕。方用止帶方加減:
取豬苓、車前子(包)、赤芍各12克,黃柏、牛膝、丹皮、蒼術各10克,澤瀉、茵陳各6克。加減:若腹痛明顯,加用元胡、川楝子各10克,以行氣止痛;若納差便溏可改蒼術為炒白術10克,加生苡仁20克,云苓18克,以健脾祛濕。
2、瘀熱互結型
治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用當歸元胡湯加減:
用敗醬草20克,當歸、元胡、酒大黃、赤芍、桃仁各15克,香附12克。水煎服。 加減:若小腹刺痛明顯,加用乳香、沒藥各10克以化瘀止血;小腹脹痛明顯者,加用川楝子、枳殼各10克以行氣止痛;若經量少,色暗有塊,加用益母草20克活血化瘀。若白帶量多、色黃,加用茵陳15克,澤瀉12克以清利濕熱。
3、寒濕凝滯型
治以溫陽散寒,活血祛濕。方用少腹逐瘀湯加減:
取云苓15克,當歸、赤芍各12克,沒藥、艾葉、蒼白術、澤蘭、紅藤各10克,小茴香、川芎、桂枝各9克,干姜6克。水煎服。
加減:若帶下量多,色白質稀,加用肉豆蔻、白果各10克以溫腎止帶。若腰酸痛明顯,加川斷20克,杜仲10克,以益腎強腰。
以上方藥口服后,剩余藥渣可放入布袋敷于下腹部,每次熱敷20--30分鐘。
4、 肛門點滴法
用赤芍、紅藤、敗醬草、公英、丹參各20克,夏枯草15克。上方濃煎100毫升,肛門點滴,每日1--2 次,15次為1療程。推薦閱讀:關于盆腔炎疾病你了解多少
本方適用于濕熱下注或瘀熱互結型患者。
若有包塊形成,可加三棱20克,莪術15克以化瘀消聚;有氣虛之象時,加黃芪30克以益氣健脾;若小腹冷痛,可去敗醬草、公英,加用細辛10克,桂枝10克溫經散寒。
5、外用散劑法
名稱:附件炎散
組成:杜仲、蛇床子、五倍子、芡實、桑螵蛸、白芷
方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下焦有濕熱,或腎陰不足,相火易動以及精關不固者忌服。而五倍子具有收斂止血,收濕斂瘡,治療腫毒之功效;芡實、桑螵蛸等益腎固精,止濁;白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之功效。
取本方適量,用醋調成糊敷于肚臍,膠布固定。每日一次,連用三天后,間隔一日再繼續使用。
驗方
雙花60g、生地20g、黃芩10g、木香6g、甘草10g、當歸10g、川芎10 g、 白芍15g、川楝子10g、元胡10g、芡實20g、薏米30g、黃芪20g。月經不暢者甘草 易坤 草;合并包塊者加路路通、***;合并積液者加蒼術、茯苓。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10 日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
上面介紹的中醫治療附件炎的情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需要提醒的是,附件炎患者最好到醫院具體讓醫生診斷再開藥方,因為很多患者并不能準確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需要醫院專用的檢查,還有醫生的詢問才能診斷出什么情況,因此患者不要自己隨便吃藥,最好讓醫生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