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缺鐵性貧血的藥物 缺鐵性貧血藥物治療多久
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等等。現在,貧血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但是人體一旦貧血,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后,會使人體患上各種疾病。
出血是造成體內缺鐵最常見的原因,所以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查找出血部位并止血。可能還需要通過藥物或手術來控制過多的月經,修復出血性潰瘍,切除結腸息肉或治療腎臟出血等。另外,還可以通過補充鐵劑來增加鐵含量。但是腸道吸收鐵的能力有限,大劑量會造成浪費并引起消化不良和便秘。
而中醫認為,脾虛是本病的關鍵,故健脾益氣生血是主要治法。因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健則氣血化源充足。“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虛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故補血不宜單用補血藥,而應當配伍補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并配服含有鐵質的藥物制劑,其療效顯著。以下這個方子就是能起到補血養血的作用的。
炙黃芪30克,當歸20克,杭白芍10克,熟地30克,潞黨參15克,白云苓10克,炒白術10克,甘草6 克,制香附10克,砂仁6克(后下),陳皮10克,懷山藥30克,紫河車30克,焙內金6克,生麥芽10克,雞血藤30克,濟阿膠10克(烊沖),鍛綠礬 0.3克(烊沖),針砂30克(先煎)。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
另外,食療也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一個好方法。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吃一些補血養血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酸棗、杏、橘子、山楂、西紅柿和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等,它們都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