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慢性胃炎診斷標準
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現代人的健康處于亞健康的狀態。由于飲食和作息時間的不規律,慢性胃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尤其是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已經逐漸呈現出日趨年輕的態勢。那么如果懷疑自己可能出現了慢性胃炎的癥狀,去醫院可以通過哪些手段檢查出來呢?這里只要介紹四種檢測方式:
一、胃液分析 測定基礎胃液分泌量(BAO)及增大組織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測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斷胃泌酸功能,有助于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及指導臨床治療。淺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廣泛而嚴重的萎縮胃炎胃酸降低,尤以胃體胃炎更為明顯,胃竇炎一般正常或有輕度障礙。淺表性如疣狀胃炎也可有胃酸增高。
二、血清學檢測 慢性萎縮性胃體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這是因胃酸缺乏不能抑制G細胞分泌之故。若病變嚴重,不但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減少,內因子分泌也減少,因而影響維生素B12也下降;血清PCA常呈陽性(75%以上),慢性胃竇胃炎時血清胃泌素下降,下降程度隨G細胞破壞程度而定;血清PCA也有一 定的陽性率(約30-40%)。
三、胃腸X線鋇餐檢查 用氣鋇雙重造影顯示胃粘膜細微結構時,萎縮性胃炎可出現胃粘膜皺襞相對平坦、減少。胃竇胃炎X線征表現為胃竇粘膜呈鈍鋸齒狀及胃竇部痙攣,或幽門前段持續性向心性狹窄,粘膜粗亂等。疣狀胃炎X線餐特征改變為胃竇部有結節狀粗大皺襞,某些皺襞結節的中央有鋇斑。
四、胃鏡和活組織檢查 是診斷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淺表性胃炎常以胃竇部最為明顯,多為彌漫性胃粘膜表面粘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病變處粘膜紅白相間或花斑狀,似麻疹樣改變,有時有糜爛。萎縮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紅白相間,白區凹陷;皺襞變細或平坦,由于粘膜變薄可透見呈紫蘭色粘膜下血管;病變可彌漫或主要在胃竇部,如伴有增生性改變者,粘膜表面顆粒狀或結節狀。
活檢標本應時作病理學及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可先置一標本于含酚紅的尿素液中作尿素酶試驗 陽性者于30-60分鐘內試液變成粉紅色,另一標本置特殊的培養液中,在微氧環境下培養,再一標本制作成切片,以HE或Warthin-Starry或Gieemsa染色。切片上可見在粘膜層中有成堆形態微彎的桿菌,呈魚貫狀排列。
慢性胃炎在醫學上屬于慢性病的一大類,除了必要的藥物輔助治療外,尤其要求患者在生活飲食和作息上,一定要規律。如果不加以重視,慢性胃炎會逐漸發展成胃病,那時候,想要治愈也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