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多寶寶不開口講話怎么辦 一歲多寶寶不會講話怎么辦
大多數小孩都是在大概一歲左右開口說話的,但每個孩子個體不一樣,說話早晚也沒有規定,一般女孩比男孩說話早,有寶寶說話時間不等,男女也不一樣,不一定是男寶寶先開口,寶寶有意識的開口講話大概是一歲左右。在寶寶學語言的關鍵時間,父母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注意事項一:“熱心幫忙”型父母——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滯后
日常表現:“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著水瓶,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
專家解析: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解決辦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注意事項二:“過分遷就”型父母——過多使用疊詞限制寶寶語言發展
日常表現:“寶寶,飯飯了!”“寶寶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一些爸爸媽媽卻隨著寶寶一起說起了兒話。
專家解析: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解決辦法: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并說,“媽媽來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盡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注意事項三:“將錯就錯型”型父母—模仿寶寶的可笑發音造成錯誤暗示
日常表現:寶寶在剛學說話的階段,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確的發音,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于是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以博一笑。
專家解析:寶寶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可笑發音,那么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解決辦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注意事項四:粗心大意型父母—警惕以下疾病
如果當孩子1歲多,甚至2歲都還不會說話,家長需要警惕,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所致。
大多數寶寶語言發展都是正常的,父母不要過于擔心。中國古話說“貴人語遲”,雖然不能推斷科學性,但可以證明,說話晚的寶寶是很多的。但父母要注意日常引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