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性水腫怎么消除 營養不良性水腫怎么調養
營養不良性水腫是由于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的。從臨床指標上來看,當患者的血漿蛋白低于20g/L時,則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膠體滲透壓下降,主要表現為患者的體重增加以及全身性水腫。通常,一些疾病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性水腫,比如長期腹瀉、痢疾、腸結核、肺膿腫、肝臟疾病等。患者需要合理膳食,營養均衡,補充足夠的氨基酸、葡萄糖以及脂肪。
營養不良性水腫一般多見于嬰兒以及兒童,主要是由于病理原因或營養條件缺乏的原因引起的。患兒如果長期腹瀉、痢疾或者患有腸結核,會妨礙蛋白質的吸收,導致水腫。此外,肺膿腫、腹水、失血過多等也會使得體內流失大量蛋白質,或者蛋白質過度消耗,導致水腫。一些肝臟疾病,比如肝炎、肝硬化,使得肝臟合成蛋白質的功能下降,從而引發營養不良性水腫。另外,嬰幼兒如果長期得不到充足的蛋白質供給,或斷奶過早,這也是病因之一。
大多數營養不良性水腫的患兒在出現水腫之前,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消瘦、精神不振、體重減輕等癥狀,可能伴有體虛、皮膚及毛發干燥、頭發脫落、尿量減少、血壓降低。嚴重的會出現腹部、面部以及結膜等發生全身性水腫、腹水,特別是下肢水腫較為顯著,胸背以及上肢相對較為消瘦。
對于營養不良性水腫的治療,要結合患者的病因,并以營養調理來輔助治療。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需先臥床休息,減少能量以及蛋白質的消耗,限制食鹽的攝入量,待水腫癥狀消失或痊愈后,再及時恢復食鹽的攝入,適當增加活動及鍛煉。通常采用中藥的方法來給患者補氣血、健脾除濕。患者應及時補充蛋白質以及鎂、鉀、鐵等礦物質,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飲食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