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低注意哪些方面 血壓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人的正常血壓值應該是在80-120mmHg左右,一旦這個值高低不穩定,很容易導致高血壓和低血壓,高血壓我們大家都知道,但是對于低血壓我們并不是很了解,因為有的時候癥狀是相似的,不管是高還是低,我們日常生活中該注意哪些基本事項呢?
一. 青少年低血壓不容忽視
近些年來,常發現有些青少年的血壓持續偏低,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在 75~85之間,而舒張壓達不到60毫米汞柱。由于血壓較低,這類青少年的血液循環功能也較差,經常感到頭暈眼花,乏力氣短,心悸,胸悶;女性還多發生月經不調.失眠多夢且容易發生虛脫。學習時,精神難以集中、愛走神,記憶力較差而健忘,常覺得腦子不太好使。這些青少年還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溫等癥候。之所以出現上述不適感覺,主要是由于長期的血壓偏低,使機體的組織器官、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慢性缺氧。
青少年低血壓常見于體質纖弱的女性,多為原發性低血壓,女性為男性的3--4倍。少數可因月經量多或慢性失血等因索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不少人還具有家族遺傳史。可見,青少年低血壓屬功能性疾患,常無器質性病變。
二、老年低血壓的危害、防治及注意事項
多數老年人認為人老易患高血壓,實際上低血壓在老年人中同樣多見,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一般來說,成年人高壓(收縮壓)低于75~85毫米汞柱時即稱為低血壓。老年人引發低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小;體質虛弱;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臥床,體位突然改變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會誘發低血壓;膀胱內壓力驟減,如夜間排尿后,則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暫性低血壓。低血壓主要分為5類:1.原發性低血壓,又稱體質性低血壓,多見于情緒不穩,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見;2.繼發性低血壓,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于血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結果;3.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長期站立或從平臥位變為直立位時發生的低血壓,常見于植物神經失調,以及使用某些藥物(如降壓藥、冬眠靈等)引起;4.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的低血壓,常由于低鈉、血容量減少、心搏減少等引起;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營養不良所致的低血壓,如結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重癥糖尿病等。
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往往有頭暈、眼花、疲倦、頭痛、健忘、心慌氣短、睡眠欠佳等不適感覺。
醫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血壓略有增高是正常現象。而老年人表現為低血壓反而對健康不利,因為往往會促進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成為間接危險。這是因為血壓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得狹窄,血管壁彈性減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導致缺血性中風。此外,老人血壓太低還易導致昏厥、摔跤和受傷。總之,老年人低血壓會明顯增加死亡率。
低血壓有一定的遺傳性,父母患有低血壓其子女患低血壓的風險就比較大。靜脈曲張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壓,這是因為在擴張的靜脈中最多可積存半升血,這些血就不能參加血液循環,因而易使血壓下降。
注意事項:
由于血壓低是因為患者體質虛弱引起的,所以對于身體體虛弱的人,應該加強營養的攝取,嚴重的患者可藥物治療,同時還要加強運動鍛煉,不要太過于勞累,生活要規律,保持很好的精神狀況,最后要注意多吃點咸的食物,還可以適量的飲酒,升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