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炎嚴重嗎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炎診斷標準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是一組戶型關聯的侵犯脊柱、外周關節和關節周圍結構的多系統性疾病,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賴特綜合征、銀屑病關節病、炎性腸病關節病、幼年發病的脊柱關節病以及一組分類未定的脊柱關節病。存在以下共同特點:(1)有家族聚集傾向;(2)與HLA-B27有不同程度的關聯;(3)類風濕因子陰性。
什么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與HLA-B27基因密切相關,并有家族發病傾向,但它不是一種遺傳病。攜帶HLA-B27基因的人群于HLA-B27陰性的人群相比,發生強直性脊柱炎的比率明顯增高,同樣,強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基因的陽性率高達91%,而正常人群HLA-B27基因的陽性率僅為2-7%。但是,大約80%的HLA-B27陽性患者并不發生強直性脊柱炎,而大約1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為HLA-B27陰性。因此,不能認為HLA-B27陽性者必定會發生強直性脊柱炎,而HLA-B27陰性者必定不會發生強直性脊柱炎。
什么樣的臨床表現懷疑為強直性脊柱炎?
過去認為強直性脊柱炎在男性多發,近期研究提示男、女之比為2:1-3:1.但女性發病緩慢,癥狀不典型,病情較輕。臨床上出現以下表現時,應懷疑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1)間斷的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發僵,晨僵時僵硬明顯;隨病情的發展常伴有夜間疼痛加重和翻身困難,影響睡眠,以后發展為持續性。
(2)不對稱的下肢大關節炎或單關節炎。發病以膝、踝和肩關節為常見部位。
(3)肌腱末端炎較常見,如跖底筋膜炎和跟腱炎、表現為足跟痛或足底刺痛。
(4)臀部或髖關節痛。
(5)眼的色素膜炎、結膜炎。
(6)骶髂關節和椎旁肌肉壓痛陽性,脊柱各方向運動受限。
(7)胸廓擴張范圍縮小及頸椎后突。
強直性脊柱炎的關節表現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受累的關節包括中軸關節(骶髂關節及脊柱關節)和外周關節。
(1)骶髂關節 表現為間斷的持續的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和發僵,常伴有夜間疼痛加重或翻身困難,影響睡眠。晨起時僵硬癥狀明顯,活動后可以緩解,查體可以發現雙側骶髂關節壓痛明顯。
(2)脊柱 累及脊柱,包括腰椎和頸椎,患者常主訴有腰背部疼痛及腰部的活動受限,體檢可以發現腰部各方向活動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腰椎脊突壓痛陽性,椎旁肌肉痙攣,壓痛明顯,晚期肌肉萎縮,脊柱完全強直,僵硬如弓,給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3)外肘關節 30-40%脊柱炎以外周關節受累為首發癥狀,女性及青年較常見。以膝、髖、踝和肩關節受累居多,肘、手及足的小關節偶有受累,呈非對稱性,單關節或下肢大關節受累者居多,除髖關節外,其他的外周關節炎常為一過性的,幾乎不引起骨質破壞,很少發展為關節變形。髖關節受累者表現為局部疼痛,活動受限,屈曲痙攣,可發展關節強直,是本病致殘的主要原因。
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研究表明,HLA-B2702、HLA-B2704和HLA-B2705等是本病的易感基因。環境因素中,感染和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最為密切,特別是腸道及泌尿系統的克雷白桿菌和衣原體感染。
哪些檢查可提示有骶髂關節炎?
骶髂關節炎是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以下檢查可提示骶髂關節炎的可能:
查體:
(1)直接壓迫骶髂關節時,患者感到有局部的疼痛;
(2)“4”字試驗時,患者臀部出現疼痛;
(3)骨盆侵壓試驗時,患者感到臀部疼痛。
影像學檢查是幫助診斷骶髂關節炎的主要方法:
(1)X線攝片是最實用而可靠的方法。正位片和雙斜位片上,典型的骶髂關節炎可表現為關節面模糊、軟骨下骨密度增高、骨質糜爛、囊狀改變、關節邊緣呈鋸齒狀等。晚期可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甚至消失、融合。
(2)CT、MRI對早期的骶髂關節炎的診斷較X線敏感,且假陽性率低。
(3)放射性核素骨掃描可見雙側骶髂關節的核素濃聚,對診斷有幫助。
如何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當患者有腰背痛病史,并出現活動后疼痛緩解、休息不能減輕;腰椎在前后和側屈方向活動受限、胸廓擴張范圍縮小時,應高度懷疑強直性脊柱炎。X線提示骶髂關節骨質破壞支持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何種情況下需外科手術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關節受累造成的關節間隙變窄、消失或關節強直,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致殘是主要原因。關節強直給患者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甚至需長期臥床。為了改善關節的功能、緩解患者的痛苦,可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等外科手術治療,嚴重的脊柱畸形可行手術矯正。
功能鍛煉在強制性脊柱炎的意義是什么?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主動參與各種治療,與醫師合作進行功能鍛煉。功能鍛煉的意義在于使病變的脊柱及關節維持在最好的功能位置,增強椎旁肌腱的力量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亞于藥物治療。
影響強直性脊柱炎預后的因素有哪些?
輕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存活期和一般人無差別。然而骨折、心血管系統受累、腎淀粉樣變性等嚴重的并發癥狀會使某些患者的生存期縮短。
影響預后的因素有:
(1)受教育水平低,對疾病認識不足;
(2)沒有及時正規治療;
(3)合并色素膜炎及內臟受累者;
(4)脊柱受累較早者;
(5)髖關節病變嚴重者。
藥物治療
(一)非甾體抗炎藥:這些藥物可減輕疼痛、晨僵及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應結合病情選用,用藥1-2周效果不明顯時,可換用其它品種。這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潰瘍、皮疹及肝腎損害。
(二)改變病情的抗風濕藥:此類藥物有可能延緩或停止本病的進程。常用藥物有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及羥氯喹等。柳氮磺吡啶主要用以治療中軸關節炎為主的強直性脊柱炎,現認為對以中軸關節炎為主的強直性脊柱炎也有治療作用。甲氨蝶呤是一種葉酸拮抗劑,近年來國內外均有報道提示本品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有效。治療期間需觀察藥物對血細胞、肝、腎及肺的影響。
(三)糖皮質激素:用于伴有虹膜睫狀體炎者,需要局部甚至全身應用皮質激素治療。持續性滑膜炎對局部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好。
(四)生物制劑:此類藥物可迅速緩解關節腫痛、腰痛及晨僵,并可能延緩或停止本病進程。常用藥物有阿達木單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托珠單抗等。對外周關節和中軸關節均有效。
雖然藥物的應用可以明顯緩解病情,但對維持良好的姿勢、防止脊柱變形效果還很有限。我們必須通過加強鍛煉、合適的物理治療、規范日常行為來進行補充。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體態和姿勢
(1)坐位:坐椅選硬座和高至頭部的硬靠背,并有扶手,調整椅子高度,保持正確姿勢,避免身體向前彎曲,胸直立,常活動脊柱,通過坐直和向后活動肩來伸展脊柱,避免坐低而柔軟的坐椅或沙發。
(2)站立:挺胸、收腹和雙眼平視,不要以一種姿勢站立或坐得過久,要常散步和舒展身體,或平臥15~20分鐘(仰臥,雙腿向下懸垂),如必須保持一個姿勢,應盡可能多地活動和伸展關節。
(3)睡眠:盡可能仰臥位,避免屈曲畸形,床的選擇用普通床(應牢固,不下陷,不太硬),床墊內部可有彈簧,但邊緣應堅固,可在床墊和床板間放硬紙板或膠合板,選時先在床墊上躺20分鐘,看是否舒適,枕頭盡可能低,選擇低枕頭或無枕頭,防止頸椎畸形。
二、堅持鍛煉
與藥物治療同等重要。在控制關節疼痛的同時,應及時謹慎而循序漸進地行關節活動。急性期讓受累關節輕柔地被動活動,以剛出現疼痛為度,每天1~2次,不運動時關節置于功能位,急性期和亞急性期,堅持脊柱四肢的伸展運動,漸增加次數、持續時間及頻率。慢性期以運動后疼痛持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