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的最新療法 血清病是怎么形成的
小編知道很多的朋友都對于血清病有一定的誤解,每當有人提起這種疾病的時候,就會把它想得過于嚴重。其實血清病是有著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的。一般一些癥狀比較輕的患者都不需要過于緊張,注意日常飲食清淡即可,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血清病呢?
預防護理
預防:
嚴重掌握藥品和血清免疫制品的使用指征,盡量少采取靜脈給藥的途徑,如必須應用異種血清制品時,應先仔細詢問有無過敏病史及既往血清應用史,然后必須作皮膚敏感試驗,方法如下:
①先以未稀釋的血清一滴,置于前臂屈側,再以消毒針尖在血清滴內作劃良數條(以不出血為度);
②觀察半小時如無反應,再以1∶10稀釋的血清0.1ml作皮內試驗;
③再觀察20分鐘,注射處未出現直徑超過1cm的紅斑或硬結者,或周圍亦無偽足樣丘疹者屬陽性,此時方可把血清注入肌內。
若皮膚試驗為陽性,則應盡量不用,必須應用血清者,可依下法脫敏:
①先口服抗組胺藥物25~50mg;
②半小時后以稀釋20倍的血清0.1ml皮下注射;
③待20分鐘后再以稀釋10倍的血清0.1ml皮下注射;
④20分鐘后如仍無反蛞圓幌∈偷難??.1ml皮下注射;
⑤再觀察15分鐘,確認無反應后即依次每15分鐘皮下注射0.2ml,0.5ml0,1.0ml和2.0ml,最后以剩余量皮下或肌肉注射。
在脫敏及注射血清時,必須準備好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以防誘發過敏的敏性休克,在脫敏過程中,隨時可酌情應用0.1%腎上腺素0.1~0.3ml皮下注射,以對抗可能發生的反應,脫敏完成一次注入余量后,仍應嚴密觀察1~3小時,以防遲發反應的出現。
病理病因
血清病是一種典型的Ⅲ型變態反應,機體對進入體內的異種血清各抗原成分或作為半抗原的某些藥物與體內蛋白結合形成的抗原性復合蛋白,均可產生抗體,當形成的抗體量略少于體內尚消失的抗原時,可形成沉積于血管壁上的免疫復合物,繼而激活補體系統,生成血管性物質,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造成局部充血與水腫,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溶酶體內蛋白分解酶的釋放,導致組織的炎癥與損傷,構成血清病免疫復合物的抗體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較多,則發病時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顯,而且可有喉頭水腫,低血壓甚至過敏性休克表現,凡抗原刺激下較易產生IgG與IgE這兩類抗體者,也較易發生血清病。
目前臨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劑主要有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種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藥物主要為青霉素,鏈霉素,磺胺類,水楊酸鹽,保太松,苯妥英鈉,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藥物。
無論是血清病還是別的疾病,都應該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所以小編強烈的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多加注意自己藥物的使用。不要因為藥物的使用不當而引發了疾病的產生。相信大家在采取了上述的預防方法之后都會取得不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