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abo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ppt課件
自古以來,中醫在醫學界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治本的宗旨吸引著大眾,為大眾所接受。那么,對于新生兒溶血病,中醫治療法又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在此,我向大家介紹以下內容。
新生兒溶血病中醫治療方法
一、中藥預防
對已致敏的孕婦:用益母草500g、當歸250g、川芎250g、白芍300g、廣木香12g共研成細末、煉密成丸,每丸重9g,孕期中每日服1~3次,每次一丸,直到分娩。
Rh或ABO不合的孕婦:口服黃疸茵陳沖劑,包括茵陳、制大黃、黃芩、甘草等。
二、中醫治療:
1. 濕熱胎黃:
癥狀:目皮膚顏色黃而色澤鮮明或因濕重于熱而見黃色略顯晦暗、色澤不鮮,可有煩躁、哭鬧不安、口渴、納乳少、尿少色黃如桔色、大便秘結、唇紅、苔黃膩,指紋滯。
治則:清熱利濕退黃。
常用藥方:茵陳蒿湯加味。茵陳、大黃、梔子、茯苓、大腹皮、澤瀉、連翹。
1.濕熱胎黃:
2.濕熱內蘊、氣血虛損:
癥狀:精神萎弱,嗜睡,呼吸困難,不能進乳,皮膚欠溫,膚色黃,腹部膨隆,內有腹水,大便溏,舌淡,脈細弱。
治則:清熱利膽,益氣生血。
常用藥方:茵陳蒿湯合當歸黃芪補血湯加減。方用茵陳、黃芪、生梔子、當歸、茯苓、白術、丹參、黨參、甘草、黃芩、大黃。
3.瘀積胎黃:
癥狀:神倦肢厥,身目色黃而晦暗,肌膚可見瘀點、瘀斑、拒乳或嘔逆。可見吐、衄、便血,腹部膨隆,可觸及微結,舌暗紫,指紋紫滯。
治則:活血散瘀,疏肝利膽。
常用藥方:血府逐瘀湯如減。桃仁、紅花、赤芍、當歸、柴胡、鱉甲、枳殼、莪術、茵陳、茯苓。
4 .胎黃動風:
癥狀:身目黃色日漸加重,神萎,嗜睡,尖叫,雙目凝視,口角抽動或角弓反張,唇舌紫紅,苔黃,指紋青滯。
治則:清熱退黃、平肝熄風。
常用藥方:茵陳蒿湯合羚羊鉤藤湯加減。茵陳、梔子、大黃、鉤藤、羚羊角、茯神、竹茹、菊花、生地。
中醫博大精深,對治療新生兒溶血病也有很深的理解,在治療效果上是其他治療法所不能及的。但是,在使用以上治療法時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否者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