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基本情況概述 倉庫基本情況概述
血管瘤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不只局限是字面的了解,要多了解血管瘤的基本常識才能在平時更好的進行預防,那么我們通過下面的介紹讓我們大家詳細的了解,增加我們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和認識。
血管瘤的發病率:
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血管性病變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我國,每年新生嬰幼兒血管瘤患病率已超過30萬,屬于高發疾病中的一種,目前,我國發病人數約占全球的55%;小兒血管瘤發病率約為4-8% ,居于嬰幼兒皮膚病的第二位。
什么是血管瘤?
血管瘤從本質上可分為兩種:一種系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血管過度發育或分化異常導致的血管畸形(錯構瘤),一種系因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真性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占75%,繼發性25%左右。約80%都屬于先天性的,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的發病率占全身的60%,其中大部分發生于顏面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黏膜,長在顏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響容貌。不同程度地壓迫、破壞周圍組織器官的功能和形態,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若反復出血、感染,極少數人會產生惡變,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瘤常見的4中類型
1、草莓狀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的癥狀少部分患兒出生時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由散的紅斑點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塊,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常高出皮膚 3-4 毫米,鮮紅色,表面呈許多顆料狀,類似草莓而得名。少部分能自行消退,常在 1-4 歲間消退。有一部分增長迅速,如果是在頭面部等重要部位的草莓狀血管瘤,因為沒有誰能保證一定會消退,一旦沒有消退,反而發展,給治療增加難度不說,因破潰或治療不當留下疤痕等后遺癥,遺憾終身。
2、海綿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的癥狀表現多在出生時即可發現,或起病隱伏而難以準確追溯發病年月。海綿狀血管瘤可發生于肌肉組織內,稱為肌間血管瘤,以股四頭肌最常累及,有時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蟲咬狀,其體積大小可隨體位改變而發生變化。
3、蔓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約占血管瘤疾病的1.5% 。蔓狀血管瘤的癥狀是它包含有小動脈和小靜脈吻合的血管瘤,多數是單發性小動脈和小靜脈瘺形成的血管瘤。常見于頭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與四肢廣泛性動靜脈瘺有所不同。頭面部皮下蔓狀血管瘤多見于頸部頰部,臨床上易誤診為海綿狀血管瘤。
4、混合型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同時存在一起的血管瘤,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的癥狀表現在多在面頸部,也可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時已存在,最初頗似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但很快擴展至皮膚范圍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
此外,血管瘤在出生后6~12個月有一個迅速生長期。有些可以持續到10歲左右,但是自愈的幾率很小,所以患者要特別注意,假如血管瘤在短期內明顯增大,必須要進行醫治,不要使血管瘤危害患者的健康,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而造成終生遺憾。
上述就是血管瘤的基本介紹,我們對此都了解多少呢?預防血管瘤很重要,平時多了解預防血管瘤的知識,做好預防的工作。當身體不適或感覺不舒服就要及時的到專業的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