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癌的早期癥狀及表現百科 小腸癌的早期癥狀及表現的治愈率高嗎
小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 腫瘤,大家都知道小腸癌的早期癥狀還是比較輕微的,并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小腸癌的早期癥狀也不是不能夠被發現的,下面就請專家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希望患者都能夠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治療。血便是小腸癌的早期癥狀中最常見的一種,此外,還會發現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果大家發現了這些癥狀就需要提起重視,接下來我們就來為小腸癌的早期癥狀做詳細的解答。
一、小腸癌的早期癥狀:
1、小腸癌的早期癥狀 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癥狀,而后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2、小腸癌的早期癥狀中毒癥狀 由于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小腸癌的早期癥狀,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3、小腸癌的早期癥狀腸梗阻表現 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如腹脹,腹痛,便秘或便閉等小腸癌的早期癥狀。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并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
二、小腸腫瘤的臨床表現很不典型,一般與腫瘤的類型、部位、大小、性質及是否有梗阻、出血和轉移有關。常表現為以下一種或幾種癥狀:
1、腹痛是常見的癥狀。部分原因是由于腸梗阻所引起的,另外,腫瘤的牽引及其引起的腸管蠕動失調、瘤體發生中心壞死所引起的炎性反應、潰瘍、穿孔等,都可以引起腹痛。可為隱痛、脹痛、持續性劇痛或間歇痙攣性疼痛。腸梗阻腹痛多呈間歇性劇痛發作,常伴有惡心嘔吐。持續性劇痛常見于腫瘤中心壞死、潰破引起的腹膜刺激和炎癥。
2、腸道出血和貧血出血一般是腫瘤在發生潰瘍或表面糜爛後出現的癥狀。約1/3的小腸良性腫瘤有出血,其中以平滑肌肉瘤和血管瘤比較多見,而來自腺瘤者較少。約有1/4左右的小腸腺癌有柏油樣便。惡性 淋巴瘤發生出血者較稍少,平滑肌肉瘤最易出血。小腸腫瘤出血一般不明顯,大多為間歇性少量柏油樣便;少數為大量出血。十二指腫瘤大出血時可以有嘔血。出血可致患者產生貧血現象。小腸癌和惡性性淋巴瘤病人常有明顯的貧血。
3、腸梗阻是小腸腫瘤較常見的并發癥。多因腫瘤所引起的腸套疊、腸管攣縮、狹窄或扭轉等所致。另外,當向腸外生長的巨大良性腫瘤如肌瘤、神經纖維瘤等壓迫腸道時,也可產生慢性梗阻癥狀,但是少見。腸套疊上引起急性腸梗阻的常見原因,多見於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以慢性部分腸梗阻較常見。約2/3的小腸腺癌發生腸梗阻癥狀。 惡性淋巴瘤發生梗阻癥狀者亦多見。
4、腹內腫塊部分患者腹部可觸及腫塊,以向腸腔外生長的腫瘤為多見。腫塊的硬度可以從柔軟到堅硬不等,有時為囊性。一般說來,良性腫瘤偏軟,惡性較硬。表面可光滑、不平或分葉狀。活動度往往較大,而且位置不定。臨床觸診有時可觸及腫塊,而有時又捫不到,這種特點值得注意,需多次反復檢查,方能確定腹部有無腫塊存在。捫不到腫塊也不能排除小腸腫瘤。良性腫瘤病人多數觸不到腫塊。能觸到者多為平滑肌肉瘤、纖維瘤、大的淋巴管或腫瘤引起的腸套疊。約1/3的小腸癌和半數惡性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可捫到腫塊。當惡性腫瘤侵犯鄰近器官粘連成內瘺時,其腫塊邊界往往不清并活動度低。
5、穿孔 在小腸良、惡性腫瘤中均可能發生,但在惡性腫瘤更多見。常發生於潰瘍型和平滑肌肉瘤。腸穿孔可以是急性的,引起彌漫性腹膜炎,也可以是慢性的,形成局限性膿腫和腸瘺。
6、消化道癥狀縮致吸收障有時小腸腫瘤要引起類似潰瘍病的上腹部不適和疼痛,同時伴有惡心、腹脹和消化不良等現象;有惡心及嘔吐者約占半數,而便秘者亦屬常見。此外,不少患者可有腹瀉,以惡性淋巴瘤者為多見。其主要原因有:小腸惡性腫瘤中合并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非熱帶脂肪瀉等:腸系膜被腫瘤浸潤增厚,可影響脂肪吸收而發生脂肪瀉;空腸粘膜絨毛萎礙;小腸腫瘤與結腸直腸形成瘺等。
7、發熱 可以是小腸惡性淋巴瘤的第一個證候,其次以平滑肌肉瘤較多見,而 癌癥較少見。熱型不規則。發熱的原因部分是由于腫瘤中心壞死、潰破感染、或穿孔後引起腹膜炎或膿腫所致。
8、消瘦和體重減輕 多見於惡性腫瘤患者。常與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腹瀉、腸梗阻、慢性失血及發熱等有關。晚期腫瘤患者可出現惡病質。
9、其他 有時因腫瘤累及腸系膜根部淋巴結,可壓迫靜脈而發生下肢浮腫;也可因腹膜的累及和營養障礙而有腹水癥狀;腫瘤病大出血時可致休克;腫瘤位於十二指腸壺腹部周圍時,可出現阻塞性黃疸或膽道感染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