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44u"><menu id="kk44u"></menu>
  • <menu id="kk44u"></menu>
    <xmp id="kk44u"><optgroup id="kk44u"></optgroup>
  • <nav id="kk44u"><code id="kk44u"></code></nav>

    腺樣囊性癌的特征 乳腺腺樣囊性癌的特征

    腺樣囊性癌又稱圓柱瘤或圓柱瘤型腺癌。并稱為圓柱瘤。是居頭頸部第二位的涎腺惡性腫瘤,好發于小涎腺及大涎腺中較小腺體,發生于上頜竇者較為少見。

    臨床表現

    腺樣囊性癌占涎腺腫瘤的5%~10%,在涎腺惡性腫瘤中占24%。好發于涎腺,以發生在腭腺者常見。大涎腺雖然較少,但為頜下腺和舌下腺好發的腫瘤。在腮腺腫瘤中僅占2%~3%。Eeroth報告2513例涎腺腫瘤,其中腺樣囊性癌119例,發生于腮腺者49例,占腮腺腫瘤的2%;頜下腺26例,占頜下腺腫瘤的16%;腭部小涎腺44例,占腭部涎腺腫瘤的24%。國內程珺報告225例中,162例發生于小涎腺,其中腭部87例,占38.7%,63例發生于大涎腺。男女發病率無大差異,或女性稍多。最多見的年齡是40~60歲。

    腫瘤早期以無痛性腫塊為多,少數病例在發現時即有疼痛,疼痛性質為間斷或持續性。有的疼痛較輕微,有的可劇烈。病程較長,數月或數年。腫瘤一般不大,多在1~3cm,但有的體積也較大。

    腫塊的形狀和特點可類似混合瘤,圓形或結節狀,光滑。多數腫塊邊界不十分清楚,活動度差,有的較固定且與周圍組織有粘連。腫瘤常沿神經擴散,發生在腮腺的腺樣囊性癌出現面神經麻痹的機會較多,并可沿面神經擴展而累及乳突和顳骨;頜下腺或舌下腺的腺樣囊性癌,可沿舌神經或舌下神經擴展至距原發腫瘤較遠的部位,并造成患側舌知覺和運動障礙;發生在腭部的腺樣囊性癌,可沿上頜神經向顱內擴展,破壞顱底骨質和引起劇烈疼痛。

    腫瘤也常侵犯鄰近骨組織,如發生于頜下腺和舌下腺者常累及下頜骨;發生在腭部都常累及腭骨等。發生于小涎腺樣囊性癌累及粘膜時,除觸及質地硬、表面呈小結節狀的腫塊外,常可見明顯的、呈網狀擴張的毛細血管。患者除晚期出現并發癥使病情惡化外,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

    診斷

    腺樣囊性癌的特征 乳腺腺樣囊性癌的特征

    腺樣囊性癌和其他類型的涎腺惡性腫瘤一樣,術前診斷是一難題。涎腺腫塊早期出現疼痛及神經麻痹者,應首先考慮腺樣囊性癌的診斷。為進一步確診,可做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似基底細胞,并呈球團形聚集;粘液呈球團形,在其周圍有一層或多層腫瘤細胞。這種獨特表現是其他涎腺上皮腫瘤所沒有的,具此特點可診斷為腺樣囊性癌。正確判斷腺樣囊性癌的累及范圍也較困難,現有的檢查方法,如涎腺造影X線片、B型超聲、CT及核素掃描等均不能解決這一問題。

    (一)大體形態 此瘤呈圓形或結節狀,大小不等,但直徑多在2~4cm,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腫塊多呈實質性,質地稍硬,無包膜。切面灰白或淡黃色,濕潤,部分可見微小囊腔,少數以大囊為主。

    (二)鏡檢 腫瘤細胞有兩種,即導管內襯上皮細胞和肌上皮細胞。瘤細胞有多種排列方式,篩狀結構是此瘤的典型圖象。瘤細胞排列成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上皮團塊,其中含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卵圓形囊性腔隙,呈篩孔狀,與藕的橫斷面相似。這些小的囊性腔隙多由腫瘤性肌上皮細胞圍繞,內含粘液樣物質。電鏡下觀察,腔內含有基板、星狀顆粒性粘液樣物和膠原纖維,其中膠原原纖維可呈玻璃樣,甚至占據整個囊腔,形成透明蛋白圓柱體。

    腺樣囊性癌中,除篩狀結構外,還可見瘤細胞排列密集呈實性小條索、小團塊和小導管樣結構。小導管樣結構由2~3層細胞圍繞而成,有時腔內含有紅染粘液。實性型腺樣囊性癌較少見,往往是部分為較大的實性團塊,部分仍為篩狀結構或小條索,大團塊的中央可發生細胞退變、壞死和囊性變。

    (三)生物學特點 腺樣囊性癌生長雖慢,但無包膜,且侵襲性很強,浸潤范圍往往超出手術時肉眼看到的腫瘤范圍,因之術后易復發。腫瘤有沿著或圍繞著纖維生長的傾向,因此腫瘤可沿神經周圍生長,侵犯神經衣和神經纖維束,引起神經癥狀。也可沿著或圍繞著血管生長,使血管收縮機能障礙,引起手術時出血。腫瘤還可沿著血管、神經、膠原纖維擴散至腺組織和鄰近其他組織。晚期瘤細胞也易侵入血管,發生血行轉移。據Spiro報告遠處轉移率為43%,常轉移到肺、肝和骨,而淋巴轉移很少見。

    Tags:
    上一篇: 2022嗓子癢眼睛癢鼻子癢還總是打噴嚏 眼睛癢鼻子癢耳朵癢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2022丘疹性皮炎會蔓延嗎 19歲丘疹皮炎是怎么引起的
    黄色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