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的寶寶手足抽搐視頻 維生素d佝僂病與手足抽搐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顧名思義即是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發的手足抽搐的一種病癥,它的癥狀和臨床表現本文將會詳細說明。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的癥狀和臨床表現是什么?
1.顯性癥狀
(1)驚厥: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顯性癥狀。其特點是患兒沒有發熱,也無其他原因,而突然發生驚厥。大多數患者有多次驚厥,屢發屢停,每日發作的次數 1~20次不等,每次時間為數秒至半小時左右。不發作的時候,病兒神情幾乎正常。驚厥的時候大都知覺全失,手足發生節律性抽動,面部肌肉亦起痙攣,眼球上翻,大小便失禁,所有病態與其他疾病的驚厥無異。幼小嬰兒有時只見面肌抽動即是本病的最初癥狀。至于痙攣的部位,多見于左右兩側,偶或偏重于一側。
(2)手足搐搦:手足搐搦(圖14-22、圖14-23)為此病特殊的癥狀,表現為腕部彎曲,手指伸直,大拇指貼近掌心,足趾強直而跖部略彎,呈弓狀。往往見于較大嬰幼兒和兒童,6個月以內的嬰兒很少發生此癥狀。
(3) 喉痙攣:主要見于2歲前嬰幼兒。喉痙攣使呼吸困難,吸氣拖長發生哮吼。可由于窒息而致猝死。應當提到,為嚴重的手足搐搦癥患兒進行肌肉注射時偶可誘發喉痙攣。
(4) 其他癥狀:往往有睡眠不安、易驚哭、出汗等神經興奮現象。發熱非本病自身的癥狀,由于其他先發或并發的疾病所致。
2.隱性癥狀常見的體征如下述。只有體征而無上述癥狀時,可稱為隱性手足搐搦癥。
(1)擊面神經試驗(佛斯特氏征,Chvostek′ssign):用指尖或小錘驟擊耳前第七腦神經穿出處,可使面肌收縮,主要是上唇或眼皮的收縮。2 歲前患兒都能得到陽性結果,唯新生兒例外,因為正常新生兒在最初數日甚至1個月內,就是不缺鈣的時候也常見此征。2歲以后的兒童,則偶見于其他神經系疾病。適當治療后各種癥狀及體征漸見消失,唯面肌反應保留較久。
(2)腓反射:用小錘驟擊膝部外側的腓神經(在腓骨頭之上),陽性時足部向外側收縮。
(3)人工手痙攣征(陶瑟氏征,Trouss-eau′ssign):用血壓計的袖帶包裹上臂,打氣,使橈側的脈搏暫停,若屬陽性,在5分鐘內即見手搐搦。
3.病程 若能早診早治,大多數病例可在1~2天內停止驚厥。但重性喉痙攣可因吸氣困難而致猝死,重性驚厥也有一定危險。如果同時并發嚴重感染或嬰幼兒腹瀉,可使本癥加重或遷延不愈。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的癥狀正如上文所述,分為隱性和顯性兩種,家長們需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