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血吸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外陰血吸蟲怎么處理
預防:主要是治好血吸蟲病人,消滅傳染源。加強糞便管理,消滅釘螺、椎實螺和尾蚴;加強個人防護等幾個環節。衛生部于2003年制定了《血吸蟲病重大疫情應急處理預案(試行)》,對重疫區血吸蟲病急性感染的疫情實行周報告和零報告。應急預案要求,在發生血吸蟲病暴發流行和重大突發病情時,疫情發生地可根據疫情趨勢和控制暴發流行的需要,成立疫情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衛生行政部門(血防部門)應成立血防、衛生監督和其他相關醫療機構參加的疫情應急處理技術指導小組。當發現急性血吸蟲病暴發流行或在既往無疫情地區發現首例當地感染的確診病例時,執行職務的血防、醫療保健、衛生防疫人員應以最快的速度向當地血防(疾病控制)機構報告,后者向上級部門報告。在血吸蟲感染高峰期的6~10月份,建立急性病人暴發天報制和散發病人周報制。
根據洪水漲退與血吸蟲病感染高峰季節,防治可分為3個時期:①洪水汛期前期。在洞庭湖洪水上漲前3月底至5月份,對垸內和垸外易感地帶開展認真查螺,掌握感染性釘螺分布地帶,并進行藥物殺滅處理。②汛期和洪澇災害期。洞庭湖洪水開始上漲時,也正是血吸蟲感染高峰期,應對垸外易感地帶進行水體滅蚴;對接觸疫水人員,特別是防汛搶險的軍民和潰垸后臨時居住在防洪大堤上的災民,進行逐一登記造冊,以便及時給予早期治療;對高危人群施以人體防護。③退水期。對接觸疫水者,開展追訪,進行早期治療。垸外易感地帶洪水下退至有螺線時,及時滅蚴。開展查螺和查病,掌握災后疫情,同時開展人、畜化療。
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1.滅螺滅蚴 是切斷流行環節的重要措施,可結合施肥、噴灑農藥來進行滅螺滅蚴。
(1)氨水:滅螺滅蚴效果好,肥效高。每畝施10~15kg即可殺死90%的螺,但藥效僅能維護6h。
(2)碳酸氫銨:遇水很快分解釋放出氨,每畝施15kg。
(3)五氯酚鈉:每畝施0.5kg,藥效可維持5天,滅螺效果也好。該藥有毒性,應加強防護。
(4)氯硝柳胺:滅釘螺效果好。
(5)草木灰:每畝50kg,可滅螺。
(6)茶子餅:每畝15~25kg,其中所含皂堿有滅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