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斷轉移地方疼 痛風還會轉移地方嗎
相信很多痛風醫生在面診患者的時候,都會聽到患者這樣的描述:我前幾年是大腳趾疼,最近一、兩年,不僅腳趾疼,膝蓋、外踝處都疼,連路都走不了,我的痛風是不是轉移了?患者眼中的痛風“轉移”,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痛風“轉移”多是尿酸未得到控制的表現
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如果痛風部位發生變化或增多,大多是痛風控制不佳的表現。
很多患者都知道,痛風發作是尿酸鹽晶體沉積在關節腔所導致的。
當尿酸水平過低時,尿酸能溶解在血液中,當尿酸水平過高時,尿酸就不能溶解于血液,就會析出沉積到關節腔里。
盡管痛風有好發的關節,比如第一跖趾關節,但如果尿酸長期處于高水平的話,全身各關節(腳趾、腳踝、膝蓋、手肘等)都有可能出現尿酸鹽結晶,從而出現痛風“轉移”的情況。
其實這不是轉移,只是因為尿酸沒控制好,導致受累的關節增多,而長期尿酸控制不佳的危害遠不止疼痛,還可能出現痛風石、腎臟損害等。
痛風“轉移”的原因
降尿酸過程也可能出現痛風“轉移”
很多患者在服用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降尿酸藥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痛風“轉移”的情況。
這是因為在服用降酸藥時,原本沉積在關節腔中的尿酸鹽晶體會(部分)溶解,從而引起疼痛。
因此,在降尿酸治療過程中,醫生常會讓服用一些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從而讓患者平穩地度過降尿酸治療初期。
如何預防痛風“轉移”
1、規范服用降尿酸藥物
痛風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血尿酸水平過高。
只有把血尿酸降低到360 μmol/L(無痛風石)或300μmol/L(有痛風石)才能避免尿酸鹽晶體在更多關節沉積,從而避免痛風“轉移”。
2、正確使用預防痛風藥物
為了避免在降尿酸治療的初期,出現痛風“轉移”,患者還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地使用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
痛風是由于自身代謝系統出現紊亂而導致的免疫性疾病。
痛風發生“轉移”的最主要原因是血尿酸水平過高,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疼痛,暫時控制血尿酸。
所以,痛風治療還是要從根源做起,調節代謝系統,保證自體排泄尿酸的能力,從而恢復尿酸代謝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