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早期損傷指標及臨床意義 尿素氮是腎臟早期損傷的指標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腎臟對于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因為這個器官能夠嚴格的控制我們的排尿功能,不僅如此,腎臟還起到促進內分泌的功效,當人體的腎臟出現疾病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而且腎損傷之后,還可能會出現尿蛋白的情況,那么腎臟早期損傷指標都有什么呢?
早期腎損傷的指標包括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潛血、紅細胞、尿糖等;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血清肌酐、血和尿的2微球蛋白等;胱抑素C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指標。另外通過血肌酐計算出來的腎小球濾過率,也就是GFR,也是評估腎損害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例如腎損傷分子1,也叫KIM-1,或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載脂蛋白,也叫NGAL,這些分子可以用來判斷有無早期腎小管的損傷。
腎臟是我們人體重要器官,它主要幫助我們吸收營養,生成尿液,排出毒素,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腎臟就像人體的過濾器,具有凈化效果!腎臟的代謝能力巨大,僅一個健康的腎臟就足以維持人體需要!但與我們身體其他器官相比,腎臟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因此早期發現治療,對于防治慢性腎臟病至關重要,當腎臟出現損傷時,人體會發出一些求救信號,提示我們可能需要及時就診。例如,慢性腎臟病患者可能出現腳踝部水腫或晨起眼瞼水腫、食欲不振、皮膚瘙癢、睡眠困難等癥狀,也可能出現排尿異常(如夜尿次數增多)或尿性狀的改變(如尿色變紅、尿中泡沫增多)。目前,國際上提倡應用三部曲來對慢性腎臟病進行早期篩查,具體的檢查項目包括:
1.測量血壓。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病因,同時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二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2.檢查腎功能。以往臨床工作中,常用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作為評價腎功能的指標,但這兩項指標都各具缺陷。目前,國際上推薦應用基于肌酐的腎小球濾過率估計公式來評價腎功能,該公式包括的變量有年齡、性別和血肌酐,通過這些簡單的指標可以相對準確地評價腎功能,發現 早期的腎功能異常。目前已經有根據中國人數據開發的估計公式供臨床使用。
3.檢測尿蛋白。專家建議測定隨機尿標本中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判斷是否存在白蛋白尿,其正常值為女性小于30毫克/克,男性小于20毫克/克。研究顯示,尿白蛋白升高是心血管疾病預后、患者生存預后的獨立預測因素,因此成為慢性疾病早期防治中重要的篩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