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心理學之表演型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下場
表演型人格障礙,又稱尋求注意型人格障礙或癔癥型人格障礙,女性較多見。男性癔癥性人格表現也沒有不同于女性的特征,但年齡多在25歲以下,此型人格障礙以人格的過分感情化,以夸張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為主要特征,患病率為2.1%-3%。表演型人格障礙與其他類型的人格障礙一樣被定義為終身持久狀態,故可預料其難以發生變化。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內心是很孤獨苦悶失意無助的,他們總是分不清哪些是現實的生活哪些是自己的臆想,當偶然出現一點亮光或者機會時,他們又會奮不顧身的想抓住這個亮光或機會讓自己真正體驗一下過一把真實的淋漓盡致的人生——但是沒有,這一切其實并沒有發生。
表演型人格,通常就是俗語說的“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雞毛就下蛋”的人,他們無時無刻不想將要出現“陽光”“貴人”“好運”“真命天子(女)”,但是往往出現的不是雞毛,就是阿貓阿狗,更多的是所欲非人,甚至騙子,而表演型人格在工作和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耐力和毅力,最終的結果往往不會好到哪去。
所以,表演型人格的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后,必定同時往自私型人格發展:什么事先講利益,好處(就是是否有給他的利益和好處);什么事也都要結果(無論他出了多少力,最后都要給他回報);如果沒有有關他的直接利益和好處,他是根本不會幫忙(也就是不會給與實際的幫助)。我們知道有時候朋友之間碰到一些困難或者失意,其實不需要幫助和指導,而只是陪伴~而這時,表演型人格是絕對不會出現的,他們最害怕遇到這種場景,因為他們及解決不了而且又嫌晦氣,當然逃之夭夭了; 久而久之,表演型人格身邊就沒有一個真心朋友了。
表演型人格適合做高端消費品銷售,夜場夜班工作者,非正常商業服務業從業者等等的工作崗位。其實表演型人格的核心自我價值感是非常之低的,同時表演型人格的原生家庭里都有一個平時教養過于嚴厲或者養育目標過高于實際的家長或長輩。
傳統心理咨詢療法治療有一定的作用,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認知行為治療、辯證行為療法等,都會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效果不穩定,治療結束,往往又自然恢復原樣。唯有經過系統的綜合性治療,讓患者接受持續性的有效的治療,并積極查找引起疾病的根源,加以改正,才能最終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