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和牙痛怎么區別 牙痛帶動三叉神經痛的厲害
所謂的三叉神經痛,指的是一種在面部分布區域內出現的、短暫的并且間歇性發作的陣發性的劇痛。據稱,絕大多數的病例出現了40歲以上的中年人中,以女性的發病率居高。并且,三叉神經痛還經常喝牙痛相混淆。
三叉神經痛患者由于常常表現為上下頜、面部痛甚至牙疼,口腔醫生有時也難以鑒別,導致很多被誤做拔牙處理,經多番治療后無效才被轉診到神經內、外科。根據臨床統計發現,約有近50%的三叉神經痛患者誤以為自己患的是牙疼,所以他們首先會光顧口腔科,盡管拔除了“有病”的牙齒,但神經依然存在,因此疼痛不會消除。實際上,三叉神經痛約九成患者都是由于距腦干1~2厘米處的神經受到血管壓迫,造成三叉神經痛。
長期以來,由于三叉神經痛沒有確切的病因,所以治療的目的往往以長期鎮痛為主,國內對該病的治療主要依賴藥物和傳統手術治療,療效均不夠理想。目前效果最好的就是“細胞刀射頻熱凝療法”,該技術是利用射頻物理高溫作用于神經節、神經干和神經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阻斷神經沖動的傳導。
三叉神經痛,很容易和其他的疾病相互混淆,那就是牙痛、青光眼和偏頭痛。所以,一旦出現了這類不適的癥狀,就應該及時的上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避免耽誤了病情。確定疾病以后,要對癥下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