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強直性脊柱炎這種疾病作為骨科一種疾病,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疾病的病因,往往病因的得到是建立在一定的檢查基礎之上的,但是強直性脊柱炎這種疾病往往還是得通過一定的檢查從而獲得疾病的發病原因都有什么。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類風濕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現稱AS。由于本病也可侵犯外周關節,并在臨床、放射線和病理表現方面與RA相似,故長時間以來一直被看成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變異型,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鑒于AS患者不具有IgM類風濕因子(血清陰性)以及它在臨床和病理表現方面與RA明顯不同,1963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終于決定將兩病分開,以“強直性脊柱炎”代替“類風濕性脊柱炎”。
雖然所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關節受累,臨床上真正出現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見。骶髂關節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隱匿性、很難定位,并感到臀部深處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單側和間歇性的,幾個月后逐漸變成雙側和持續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現疼痛。典型的癥狀是固定某一姿勢的時間較長或早晨醒來時癥狀加重(“晨僵”),而軀體活動或熱水浴可改善癥狀。肌腱端炎,是脊柱關節病的主要特征,炎癥起源于受累關節的韌帶或關節囊附著于骨的部位、關節韌帶附近以及滑膜、軟骨和軟骨下骨。脊柱關節病的滑膜炎常常與臨床上未發現的肌腱端炎有關,至少在某些關節,這種滑膜炎只是一種繼發炎癥。
當然強直性脊柱炎發生了炎癥之后,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隨時的根據患者的疾病癥狀做好疾病的護理,告知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應該怎么配合治療才是最好的,為此我們總結以上強直性脊柱炎的知識也是很有必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