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的病理學 牛皮癬的病理過程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征是在紅斑上反復出現多層銀白色干燥鱗屑。中醫古稱之為“白疕”,古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其特征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節容易復發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另外,城市的野廣告也被稱之為“牛皮癬”。
牛皮癬-病理改變
尋常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是表皮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區域內可見中性白細胞構成的小膿腫,稱Munro氏小膿腫。顆粒層明顯減少或消失。棘層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寬,可與鄰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頭延呈杵狀,其上方棘層變薄。乳頭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故臨床上出現Auspitz氏征。周圍可見淋巴細胞,嗜中性白細胞等浸潤。
關節炎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與上述尋常型銀屑病相同,在此不再重復。
紅皮病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炎癥反應比較明顯,真皮上部水腫顯著,其他與尋常型銀屑病基本相似。
膿皰型銀屑病人與連續性肢端皮炎的病理變化的特點是在表皮內形成較大膿皰即Kogoj膿皰,主要在表皮上部,皰內主要為中性白細胞,其他變化與尋常型銀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較輕。
掌跖膿皰病的病理變化為表皮內單房性膿皰,皰內有大量中性白細胞,少量單核細胞,真皮淺層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浸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