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的臨床表現可分為 腦腫瘤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
小兒腦腫瘤又稱小兒顱內腫瘤,小兒腦腫瘤在兒童惡性腫瘤中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大概占20~30%左右,在發病率方面僅次于兒童白血病。兒童時期的任何階段都有發生小兒腦腫瘤的可能性,但小兒腦腫瘤的高發的年齡為5~8歲,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小兒腦腫瘤主要的臨床癥狀,以便及早發現病情。
兒童顱內腫瘤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顱內高壓癥狀和腫瘤引起的局灶癥狀兩類。
1.顱內高壓癥狀和體征小兒腦腫瘤好發于中線、后顱窩,故易致腦脊液循環障礙,較早出現顱內高壓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嬰幼兒可有前囟飽滿、顱縫裂開、頭圍增大和頭顱破壺音等。
(1)嘔吐:最常見,約70%~85%的患兒有嘔吐。在部分患兒(約10%~20%)嘔吐是惟一的早期癥狀,嘔吐并不全為噴射性,以清晨或早餐后多見,常在嘔吐后能立即進食,其后又很快嘔吐,少數患兒可伴有腹痛,早期易誤診為胃腸道疾患。
(2)頭痛:70%~75%的患兒有頭痛。幕上腫瘤頭痛多在額部,幕下腫瘤多在枕部。主要是顱內壓增高或腦組織移位引起腦膜、血管或腦神經張力性牽拉所致。頭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清晨時較重,有時在嘔吐后減輕或消失。
(3)視覺障礙:視乳頭水腫可導致視力減退、視野缺損。腦神經受壓可導致眼球活動障礙和復視。
(4)其他:顱內高壓還可引起血壓增高、脈搏變緩、煩躁、淡漠、精神不振等,嚴重時可出現腦疝,導致瞳孔大小改變,呼吸循環功能障礙。
2.局灶癥狀和體征與腫瘤的部位、大小及發展速度有關,常見的是:
(1)癲癇發作:多提示腫瘤發生于大腦半球。
(2)共濟失調:多見后顱窩腫瘤。小腦蚓部腫瘤常為軀干性共濟失調,表現為步態不穩及Romberg征(+)。小腦半球腫瘤表現有同側肢體共濟運動障礙,腦干腫瘤因侵犯小腦的傳導纖維也可有嚴重的共濟運動障礙。
(3)腦神經受損癥狀:多組腦神經受損見于腦干腫瘤,如僅視力減退和視野缺損多見于顱咽管瘤。
(4)肢體癱瘓:大腦半球腫瘤可引起偏癱伴錐體束征陽性,腦干腫瘤可引起交叉性癱。
(5)內分泌功能障礙:顱咽管瘤、視神經膠質細胞瘤和位于第三腦室前角處的畸胎瘤、皮樣囊腫等常可出現生長發育落后、性早熟、尿崩癥或肥胖等癥狀,亦可有體溫調節失常和嗜睡。松果體的腫瘤患兒可生長發育加快。垂體混合性或嗜酸性腺瘤可致巨人癥。
對于小兒腦腫瘤的診治,應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在病情未惡化前及時控制病情發展是提高小兒腦腫瘤整體治愈率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預后良好的主要措施,所以以上小兒腦腫瘤的主要臨床表現各位家長應該銘記于心,當同時出現以上數項較為明顯癥狀時,應該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