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后遺癥運動療法有哪些 腦中風的后遺癥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們的生活中腦中風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也是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腦中風患者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治療腦中風的話,很容易會造成后遺癥。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下腦中風都會產生哪些后遺癥。
1、麻木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后,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2、嘴歪眼斜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3、中樞性癱瘓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于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由于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4、周圍性癱瘓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干運動神經核,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于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沖動興奮,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5、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癥狀。也是腦中風常見的后遺癥。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我們把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病情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
6、失語失語是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喪失,是由于大腦皮層(優勢半球)的語言中樞損傷所引起的。語言中樞有兩個:一個叫語言運動中樞,位于主側半球的額下回后部。這個中樞支配著人的說話,如果這個中樞損傷,會使患者喪失說話能力,不會說話。但能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常用手勢或點頭來回答問題。根據病變的范圍,可表現為完全不能說話,稱完全性失語。或只能講單字、單詞,說話不流利,稱為不完全性失語。這種情況叫做運動性失語。另一個語言中樞叫語言感覺中樞,位于主側半球顳上回后部。此中樞可以使人能夠領悟別人說話的意思。如果這個中樞受損,則引起患者不懂別人說話的內容,不理解問話。但這種人語言運動中樞完好,仍會說話,而且有時說起話來快而流利,但會答非所問,這種情況叫感覺性失語。
通過上面的文章我們不難看出,腦中風對于患者的傷害并不是簡單的疾病傷害,而且還會誘發其他的疾病,給患者造成更多的傷害。所以對于腦中風的患者來說,早發現、早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