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的原因及癥狀 慢性腹瀉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因為慢性腹瀉患者的腹瀉病程比較的長,所以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積極的做好慢性腹瀉的治療工作。對于慢性腹瀉的患者來說,對癥治療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們具體的了解下慢性腹瀉的病因和對策。
1、乳糖不耐受:絨毛是小腸的功能單位,可以使腸粘膜的消化與吸收面積大大增加。絨毛頂部為高分化的吸收細胞,隱窩部為低分化的分泌細胞。消化酶和負責電解質跨膜轉運的轉運蛋白均位干絨毛細胞的刷狀緣膜上。各種感染可以導致酶活性降低,主動轉運受損,引起營養物質消化吸收不良。乳糖酶于腸絨毛刷毛緣,位置表淺,任何原因所致腸黏膜結構破壞均可導致黏膜水解酶及載體蛋白減少,故乳糖酶對彌漫性腸黏膜病變最敏感,極易引起乳糖吸收障礙,屬于繼發性乳糖不耐受,這也是嬰兒慢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乳糖在小腸內由乳糖酶將其水解為葡萄糖與半乳糖(單糖)后被吸收。如缺乏乳糖酶則未被分解的乳糖滯留于腸腔內,由于其滲透作用導致水、na 及cl向腸腔內轉運,腸內液體增多促進腸蠕動引起水樣瀉。末被消化吸收的乳糖在回腸和結腸內被細菌分解,產生乳酸、乙酸及氫氣,以上有機酸使腸內滲透壓增高,加重腹瀉。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腹鳴及腹脹,稱之為乳糖不耐受。乳糖在腸內細菌發酵后產生酸,所以患兒的大便ph檢測<5(正常為7~8),表明未吸收的乳糖在腸內細菌發酵后產生酸所致。此為簡便的間接診斷試驗,臨床診斷價值在于簡便、實用、依從性強。
對策:
(1)膳食剔除療法:乳糖富含于母乳或牛乳中,以乳類為主要營養品的嬰幼兒在患病期間應完全避免富含乳糖的食品。市場上有不含乳糖的腹瀉奶粉可以使用。(2)酸奶:其中所含乳糖已預先被部分(75%)水解成單糖(半乳糖+葡萄糖),因此較等量牛奶有更好的耐受性,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可以使用。
(3)雙歧桿菌制劑:該菌作用于乳糖后不產生氣體,減輕腹脹、腹鳴可作為輔助治療。
(4)米湯:因米湯本身較易吸收、濃度較低,不含乳糖,也是一種溫和的收斂劑。輕微腹瀉者可暫停喂乳制品,改吃米飯類食物。
關于慢性腹瀉的病因和對策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吧。小編還要特別的提醒大家,為了鞏固慢性腹瀉的治療效果,大家在病情治愈之后,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飲食護理,防止慢性腹瀉的病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