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炎與腸易激如何區分 用什么方法區分慢性腸炎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越來越追求效率。卻忘了質量,在食品問題上,我們總是忽略了食品安全的問題,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出現。腸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所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通常會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的癥狀。
腸炎按照病的程度長短并不相同,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腸炎是由于食用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者飲食不恰當,比如食用過量的有刺激性的食物或者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瀉等。它的病理表現為胃腸道粘膜的水腫、粘液、充血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
慢性腸炎指的是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它的病因是為細菌、霉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也可稱為過敏、變態反應等的原因所導致。具體的臨床表現有:
第一、消化道癥狀:經常呈現出間斷性腹部隱痛、腹痛、腹脹、腹瀉等主要表現癥狀。遇到冷、油膩的食物或者遇到情緒波動、或者勞累過后特別地顯著。大便的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余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
第二、全身癥狀:呈現慢性消耗癥狀,臉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沒有力氣,喜歡溫暖害怕冷。如果在急性炎癥期,除了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的表現。
第三、體征方面:長期的腹部不適或短期的腹部隱隱作痛,檢查身體可一發現以腹部、臍的周圍或少腹部為主要部分,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等癥狀。
急性腸炎如果不治療的話會轉慢性 ,在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的情況下,腸粘膜受損會越來越嚴重,轉變成漫性腸炎時,危害更大。所以,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不適時,應該及時治療,而不是單純的依靠自身系統的治愈,這樣的話,有時危害會變大,更重要的是平時應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勤加鍛煉,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