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怎么判斷是否被治愈 麻風病治療多久開始有好轉
大家可能對一個常見的醫學名詞“麻風病”不是很了解,一頭霧水,不了解麻風病的嚴重性。確實,麻風病的治愈標準是綜合不同種類的檢查方法,根據臨床經驗得出結論。為此,小編特地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找到了麻風病的一般檢查方法。以方便大家及時就醫檢查和治療。
臨床治愈標準:皮損消失,近一年內神經干無壓痛和一年內無麻風反應連續12個月查菌陽性,組織病理無麻風性改變,抗酸染色陰性。TT:皮損消退,近一年內神經干無壓痛,感覺恢復或部分恢復。一年內無麻風反應,3個月查菌一次,連繼4次陰性,組織病理無麻風性改變。未定類:查菌陽性者與LL同,查菌陰性者與TT同。
麻風病臨床治愈標準
麻風病臨床治愈,根據臨床癥狀、細菌檢查及病理檢查三方面的結果綜合判定。現將麻風病臨床治愈標準規定如下:
一、瘤型(LL)、界線類偏瘤型(BL)和中間界線類(BB)麻風
.臨床癥狀:
①活動性皮損完全消失,或僅殘留有皮膚萎縮、色素改變、瘢痕、閉汗、脫毛等后遺癥者。
②最近一年內周圍神經干無壓痛或僅殘留有已固定的感覺障礙、肌肉萎縮、肢體或面部畸形及殘廢等后遺癥。
③最近一年內無麻風反應者(皮膚、眼、神經)。
1.細菌檢查:
治療期內查菌陰轉后,每3個月查菌一次,連續1年內檢查結果陰性者。如果中間出現陽性結果,則必須重新開始計算。取材部位不得少于六處(耳垂、眶上、顴部、下頜及皮損二處)。研究治療病例不在此限。
一.病理檢查:
①僅見少量非特異性慢性炎癥細胞浸潤,或僅殘留有少量衰退的泡沫細胞浸潤者。
②神經小分支內及周圍無明顯炎癥細胞浸潤。
③抗酸染色查菌結果陰性。
二、結核樣型(TT)和界線類偏結核樣型(BT)
1.臨床癥狀:同瘤型麻風臨床標準。
2.細菌檢查:治療前查菌陰性,治療期內病情穩定判斷治愈時查菌一次仍為陰性者。如治療期查菌陽性,陰轉后則每6個月查菌一次,持續陰轉12個月。
3.病理檢查:
①特異性炎癥消失,或僅有少量非特異性慢性炎癥細胞浸潤。
②神經小分支內及周圍無明顯炎癥細胞浸潤。
③抗酸染色查菌結果陰性。
三、未定類
治療前細菌檢查結果陽性者,按瘤型麻風臨床治愈標準判定。治療前細菌檢查結果陰性者,按結核樣型麻風臨床治愈標準判定。住院或院外治療達到上述標準者,經治醫療機構應給予臨床治愈證明書。
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大家對麻風病的一些知識及如何治療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有問必答網專家提醒患者您麻風病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治療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拖延治療只會對自己造成更多的傷害,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才能更早的讓身體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