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的分類具體有哪幾種 腳氣分類及圖解
腳氣是日常生活中困擾我們很多人的一種常見現象,它不但伴有異味,而且搔癢難耐,讓很多人很頭痛。具體腳氣是怎么引發的?并有哪幾種分類?只有弄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找到較好的治療方法,對癥下藥。
腳氣是腳癬的俗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常見的癥狀有出白泡,發癢,脫皮,趾縫皮膚脫落等,嚴重的會出現皮膚潰爛。有的人認為“腳臭”就是“腳氣”,這是不對的。治腳氣前我們要首先分清楚自己到底屬于哪種類型的腳氣,切莫亂治。
現代醫學將腳氣分三種類型:糜爛型、水泡型、角化型腳氣。癥狀分別如下:1.糜爛型:好發于第三與第4、第4與第5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泡,干涸脫屑后,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泡型:好發于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泡,有的可融合成大泡,泡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后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3.角化型:好發于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干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泡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以上是我們常見腳氣的幾種分類,除此之外,當然還有通常我們所說的汗腳等其他分類,這里只是從現代醫學上進行劃分,希望能對我們加深對腳氣的認識和預防治療能有所幫助。日常生活中為避免腳氣,應該多加強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法并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