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型天皰瘡傳染嗎 紅斑型天皰瘡檢查項目
疾病有時候來的悄無聲息,一旦發展起來就勢不可擋。紅斑型天皰瘡就是其中的一種疾病。表皮呈乳頭瘤樣增殖,出現表皮內小膿瘍,內含大量嗜酸性粒細胞。那么對于紅斑型天皰瘡這種疾病,到底該做哪些檢查呢?
紅斑型天皰瘡該做那些檢查?
紅斑型天皰瘡該做那些檢查?
1.組織病理 特點是棘細胞層松解,表皮內裂隙及水皰形成。棘細胞的棘突變性萎縮,出現松解,棘細胞間失去聯系,產生裂隙,形成大皰,單個或成群的棘細胞游離于皰腔之中,即所謂“棘層松解細胞”。尋常性天皰瘡的表皮內大皰位于基底細胞上方,增殖性天皰瘡的組織病理與尋常性者基本相同,此外尚見棘層肥厚,表皮呈乳頭瘤樣增殖,出現表皮內小膿瘍,內含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落葉性和紅斑性天皰瘡的表皮松解性大皰則位于角質層或顆粒層下。
2.實驗室檢查
(1)刮取新鮮水皰基底組織液涂片,用姬姆薩染色,可見單個或成群的松解游離的棘細胞,胞核大而染色均勻,核周有一透明帶,周邊的細胞濃染,棘突消失,此即棘突松解細胞,對天皰瘡有診斷意義。
(2)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取水皰或其周圍皮膚作冰凍切片,可見棘細胞間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
(3)間接免疫熒光檢查:取患者血清檢測天皰瘡抗體,其滴度與病情呈正相關。
(4)出現血漿總蛋白降低和不同程度貧血。初起血常規檢查可有白細胞總數、嗜中性與嗜酸性白細胞增加,血沉常不同程度加速。
缺乏特異性,患者多有輕度貧血,貧血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白細胞總數增加,半數患者嗜酸性粒細胞升高,血沉增高,肝腎功能檢查基本正常。
細胞學檢查(Tzanck涂片):用鈍刀刮糜爛面薄涂于玻片上,或用玻片在糜爛面上輕壓一下,然后固定,瑞特或Giemsa染色,可見細胞呈圓形、橢圓形,細胞間橋消失,細胞核呈圓形染色較淡,可見核仁,細胞質嗜堿,即所謂天皰瘡細胞或Tzanck細胞。
間接免疫熒光檢查:本病90%以上患者血清有抗表皮細胞表面的抗體,大皰瘡抗體滴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活動性大體相平行。臨床癥狀改善后滴度可下降或轉陰,但它不是判斷疾病嚴重性的唯一指征。天皰瘡抗體可見于燒傷,Lyell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青霉素藥疹等。但這種抗體滴度較弱,且在體內不能與表皮細胞結合,不引起組織損傷。
上是給大家介紹了一下關于紅斑型天皰瘡的檢查的內容,希望能夠讓大家對于這種疾病有個充份的認識,也希望朋友們能夠根據自身的狀況來做個自我檢查,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防止疾病愈演愈烈。您的健康不僅是家人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