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營養不良應該吃什么 10歲孩子營養不良吃什么補得快
若患兒出現輕度的營養不良,應當及時調整飲食結構,日常生活中多以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為主。中重度營養不良的患者需要循序漸進的給予熱量,逐漸增加飲食種類,食量應以患兒的食欲及排便情況而定,進食順利者可多食用一些魚蝦、牛奶、蛋白等。那么11歲孩子營養不良具體該吃什么食物呢?
一、蛋白質類食物
兒童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所以蛋白質的補充十分重要。尤其是患有營養不良兒童,可多吃一些牛奶、花生、瘦肉、魚蝦、雞蛋、豆制品等,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及賴氨酸,有利于兒童的大腦發育。患有營養不良的兒童可在早餐時食用一些牛奶和雞蛋,避免出現偏食、挑食的狀況。
二、維生素類食物
維生素是人體所必需的成分之一,在兒童的成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維生素的最佳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例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患兒可每日食用適量的新鮮蔬果,來補充人體每日所需,新鮮蔬菜還具有豐富的纖維素、果膠類成分,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效改善便秘。
三、富含鈣、磷的食物
鈣磷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發育十分重要,因此營養不良兒童應多吃一些蝦皮、豆制品、排骨、海帶、紫菜、芝麻等富含鈣元素的食物,也可飲用適量的牛奶來補充鈣質。除此之外患兒還可以多曬太陽,適當進行一些室外運動,增加紫外線照射的機會,以保證骨骼的健康成長。
四、碳水化合物
許多兒童營養不良的原因是由挑食偏食導致,患兒如果長期不吃米飯、饅頭等主食,極易導致營養不良的出現。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是維持大腦能量的唯一來源,參與細胞和組織的構成,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運轉,所以患兒在出現營養不良的癥狀時應立即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不良的飲食習慣會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因此營養不良的患兒需更注意平時的飲食結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按時吃飯,避免暴飲暴食,同時應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及微量元素的檢查,隨時了解身體生長發育狀況,以便于及時調理。除此之外患者還可以進行適量的運動來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