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血管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周圍血管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血管炎是指由于各種原因血管壁和血管周圍受炎細胞影響后出現損傷且纖維素樣壞死的一種異質性疾病。人體得該疾病后會呈現多種癥狀,不僅包括肺、腎、腸胃等器官,還包括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方面出現癥狀是因為血管炎使顱內供血的血管發生病變,所以會有腦缺血、顱內出血、結節樣病灶等癥狀。另外,供應周圍神經血管的病變還可能會使神經發生病變從而引起神經感覺、運動障礙等癥狀。那么,當出現血管炎的癥狀時該如何治療呢?接下來就介紹血管炎的一些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首先是糖皮質激素,該藥物是血管炎的主要抗炎藥物。它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炎癥指標、改善病癥。但也要警惕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例如代謝紊亂、骨質疏松、胃腸道的反應等。其次,還可以應用同樣能緩解病情、改善癥狀的抗風濕類藥物。但該類藥物可以分為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化學合成藥物例如甲氧蝶呤能與糖皮質激素配合治療。當患者對化學合成的抗風濕藥物不耐受或上述藥物治療失敗時可以應用生物合成藥物,例如阿巴西普、托珠單抗等。另外,還可以用抗血小板藥物、擴血管藥物、降壓藥物等來控制癥狀,緩解病情。
2、手術治療
當患者存在嚴重動脈狹窄、受累器官還沒有完全失去功能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方式包括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血管支架置入術和血管旁路手術。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通過球囊的擴張使狹窄段血管管腔擴大,能增加和恢復血流,并且擁有創傷小、可反復應用、并發癥少等優點。但是同時也會存在血管再狹窄或球囊擴張不當致血管破裂等風險。當患者血管反復狹窄時可考慮血管支架置入術,但存在支架近遠端動脈瘤形成、支架內血栓形成等風險。另外,還可以進行血管旁路手術,該手術能使血管進行重建,改善供血,更好的維持器官功能。具體手術方式需要根據患者的病變部位和血管流出道情況等方面制定。
以上就是血管炎的治療方法,患者出現乏力、發熱、關節疼痛等癥狀時就應前往醫院檢查,可以盡早診斷出是否為血管炎,若真是血管炎,患者也無需焦慮緊張,以積極良好的心態盡快進行治療對患者恢復更有益。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應該保持規律作息和愉快心情,飲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